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人物 > 正文

退役运动员穆静毓——

“给学生上课、教网友打球,忙碌而快乐”

本报记者 李家鼎    2025-04-07 10:00:26    人民日报

穆静毓(左一)与乒乓球爱好者切磋。
受访者供图

 

天津大学体育馆内,乒乓球撞击球台的脆响此起彼伏,一群学生正挥汗如雨。人群中,前中国乒乓球队队员、现天津大学体育部教师穆静毓动作麻利,时而俯身示范发球技巧,时而纠正学生挥拍动作。

2014年,15岁的穆静毓在全国选拔赛上夺冠并进入国家队,以细腻的手感、灵活的战术逐渐崭露头角。

2021年全运会后,穆静毓选择退役,“伤病让我无法承受高强度的训练,我想换一种方式延续对乒乓球的热爱。”2023年6月,她通过公开招聘成为天津大学体育部教师。

“当运动员时更多专注于自我突破,做老师要多思考如何点亮他人。”穆静毓这样形容身份的转变。她十分专业,又充满亲和力,很受学生欢迎。乒乓球零基础的学生从握拍学起,一学期后能完成正手对攻22回合。为研究生专设的高阶班更是场场爆满。校队训练时,她常分享在国家队时的所见所闻,用冠军精神激励学生成长。

“穆老师的课让我们明白,打乒乓球不仅是一项运动技能,更蕴含着人生态度。”天津大学学生王嘉一说。

2021年刚退役时,穆静毓就尝试用短视频记录与乒乓球爱好者的互动切磋。一则“公园挑战乒乓大爷”的短视频意外获得千万人次播放量,让她感受到网络的力量。如今,她的短视频账号已积累了几十万粉丝,最热门的发球教学视频播放量突破1200万人次。

在她看来,通过短视频平台,专业运动员和普通爱好者建起了沟通的桥梁。从反手拧拉到控制弧圈球,她将专业的乒乓球技巧拆解成通俗易懂的教程,分享给更多人。评论区常有球迷留言:“跟着穆教练练了3个月,终于能接住暴扣了!”这种“云端教学”的成就感,与在大学课堂上传道授业形成奇妙共振。

从国手到教师,从竞技赛场到公园球桌,穆静毓始终热爱着乒乓球运动。“给学生上课、教网友打球,忙碌而快乐。”穆静毓说,“完善退役安置、拓展职业培训、用好社会力量……越来越多的举措帮助运动员转型发展,希望大家都能找到人生新舞台。”

 

《人民日报》(2025年04月07日 第 14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技艺变创意 鼓楼显匠心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