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人物 > 正文

广西象州青年舞狮队员覃柳生——

用舞狮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杨 宁 彭晓雅    2025-03-14 09:49:20    人民日报海外版

覃柳生,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象州壮族舞狮”代表性传承人。多年来,他致力于传承推广醒狮文化,多次受邀到海外华社以精彩的舞狮表演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推动文化传播与交流。

 

结缘舞狮

迈进、跳跃、转身、“抖毛”……稳健有力的步伐与轻盈灵巧的动作,是中国舞狮队员们日复一日、精益求精练习的结果。舞狮对他们而言,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谈起与舞狮的缘分,覃柳生回忆道:“我对醒狮的喜爱是从小时候开始的。”有一天,村口的锣鼓声从远处传来,如滚滚春雷,瞬间吸引了所有人,一对五颜六色的醒狮精神抖擞地迎面而来。在表演过程中,舞狮者的精湛技艺更是让他惊叹不已。

那次经历,就像一颗种子,在覃柳生心中种下了对舞狮的好奇与热爱。“从那以后,我只要听说哪里有醒狮表演,一定会想尽办法去观看。”覃柳生说道。

后来,长大的覃柳生便从观众转变为舞狮的练习者与表演者。从最开始的步伐练习,诸如碎步、马步、弓步等,再到通过动作呈现狮子的喜怒哀乐、动静神态。回忆学习舞狮的经历时,覃柳生感慨道:“学习舞狮的道路充满了艰辛与挑战,但每一次克服困难后的成就感和对传统文化更深的领悟,都让我觉得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舞狮技艺需要经过不断的练习与反思才能精进,而对舞狮技艺的评判标准之一便是有没有舞出精气神。在覃柳生看来,如何让狮子“活”起来,关键在于动作细节的处理。比如,表现狮子的“喜”,可以通过欢快的跳跃、灵动的眼神和轻柔的摆尾来传达;而“怒”则要以狮子鬃毛竖起、张牙舞爪的威严来展现。而若是反应迟钝或动作无力,细微之别便会十分影响动作效果。

用动作活灵活现地呈现狮子的情绪与神态,是覃柳生练习时的一个难题。他说:“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要准确把握这些情感的表达并非易事。有时候,我做出的动作显得生硬、不自然,完全没有那种神韵。”

为了克服这一困难,他实地仔细观察真狮子的动作和神态,并观看大量的纪录片,深入了解狮子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特点。同时,他还会向经验丰富的师傅请教。经过长时间的揣摩和练习,覃柳生慢慢能将狮子的各种神态生动地展现出来。

舞狮精神

醒狮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不仅是一种表演艺术,更是中华民族精神风貌的生动展现。覃柳生表示:“相传在古代,狮子被视为瑞兽,能驱邪避灾。在我们象州,过年过节或者重大活动期间,我们就会舞动醒狮,以祈求吉祥如意、风调雨顺。”

今年春节,舞狮队在沙特阿拉伯与华侨华人以及当地居民一同欢庆中国年,送上新春祝福。在表演庆典上,一只色彩鲜艳的“狮子”在铿锵的锣鼓声中翻腾跳跃,每一个动作都流畅而充满力量,既展现了舞狮技艺的高超,又完美诠释了东方文化的独特韵味,将现场的气氛推向了一个又一个高潮。这只舞狮如此活泼生动地舞动时,引来掌声如潮,庆典现场一片欢乐。

覃柳生说:“虽然当地民众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但人们对美好的向往是共通的。”

对覃柳生而言,练习多年,舞狮精神也总能给予他力量与勇气。高桩舞狮是舞狮技艺中的难点与精华所在,这一动作需要干脆利落,展现舞狮的威猛刚劲。

覃柳生说:“第一次站在高桩上时,我的双腿不自觉地颤抖,跌下来好多次。在训练过程中,虽然知道有防护网的保护,但每次站上去还是心慌。”

但覃柳生并没有退缩。他从低桩开始练习,再逐渐增加高度,让身体逐渐适应高桩上的环境。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和练习,他终于能够在高桩上自如地舞动,完成各种高难度动作。

“舞狮精神对我个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时刻激励着我。每当想要放弃时,我的脑海中便会浮现出舞狮者在高桩上勇往直前的画面,舞狮不畏困难的勇气能让我重新振作起来,努力攻克难关。”覃柳生感慨道。

文化交流

去年10月,覃柳生获得了首次前往沙特阿拉伯利雅得市交流、传播醒狮文化的机会。

覃柳生认为:“对于我们而言,舞狮是再平常不过的一项民间传统,但要从国内到陌生的国家表演,也充满了挑战。”认真了解当地的风俗文化后,舞狮队便开始投入适应性训练,策划特色表演节目。

首次表演当天,覃柳生既激动又紧张,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他说:“我看到人们眼中充满着好奇与兴奋,他们被醒狮的活力与灵动所深深吸引。那一刻,我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自豪感,为我们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在异国他乡绽放光彩而骄傲。”

舞狮文化里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引发了当地民众浓厚的兴趣。每次表演结束后,人们都会向舞狮团队报以热烈的掌声以表达感谢之情,还有很多观众会主动上前与队员打招呼、与醒狮一同合影。

这次海外交流也让覃柳生意识到文化的力量。醒狮文化能够跨越语言、地域的障碍,直接触动人们的心灵。舞狮文化以其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表现形式,为沙特阿拉伯的朋友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的“窗口”,让他们得以窥探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中国人民的热情与活力。

作为象州醒狮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之一,覃柳生表示:“在这次舞狮文化的交流传播中,我更加坚定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舞狮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我们有责任将中国舞狮文化发扬光大,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增进友谊与理解。”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用画笔点亮田野里的艺术梦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