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人物 > 正文

西藏山南养路工拉巴次仁——

在海拔5373米守护高原天路

本报记者 徐驭尧 琼达卓嘎    2025-02-19 09:16:17    人民日报

 

拉巴次仁在养护工区巡查道路情况。
 

拉巴次仁操作工程车辆在普玛江塘乡附近巡检。
以上图片均为本报记者徐驭尧摄

 

崎岖的道路在远方仿佛与蓝天相接,这是海拔5373米的西藏山南浪卡子县普马江塘乡与外界联通的枢纽要道,也是山南公路事业发展和应急保障中心扎囊养护段打隆工区工区长拉巴次仁守护了许多年的路。

平均海拔4000多米,地质构造复杂、山峰冰川众多、气候条件恶劣,高寒缺氧的环境给道路养护带来许多困难。

“丁零零……”深夜,被电话声惊醒,拉巴次仁立马接起电话。“有司机说,大石头堵了路,你们抓紧去看看!”卷起衣服,拉巴次仁带着养路工们迅速出发,赶往事发地点。

正值深冬,冷风呼啸,一块直径两三米的巨石自山崖坠下,横在道路中间。拉巴次仁操作挖掘机,想要将这块石头移开,但当机械的前臂捅在石头上,石头纹丝未动,挖掘机反而晃了又晃。

“石头太重了,一下子挪不动。”拉巴次仁和工人们认真观察现场情况,“要想办法把石头敲碎,一点点移开。”他们找好角度,小心翼翼地一点点敲碎岩石,并将碎石清理到道路两侧。在经历了一天一夜的艰难清理之后,道路终于恢复了畅通。

处理突发情况,是养路工们的重要工作。冬天,遇到冰雪天气,拉巴次仁会带着工人们在辖区反复巡逻,清理堆积的冰雪,确保道路畅通。

夏天,冰川融水增多,易发洪水,也为车辆通行带来安全隐患。一天深夜,拉巴次仁接到求助——一名乘客因洪水被困,请求支援。

拉巴次仁和同事们立即赶往现场。当时,大水已经漫上了道路,轿车被水浸泡了近一半,无法从急流中开出来,挖掘机也没办法拖拽。“先保障乘客的生命安全!”看着仍在上涨的河水,拉巴次仁开着挖掘机驶入水中,将乘客背到挖掘机的车斗里,送到了安全区域。

除了应急救援,日常养护工作虽琐碎,也重要。修补油路、维修边沟、沥青灌缝;清理积水、淤泥和河床;为公路安全设施刷漆……从成为养路工那天起,拉巴次仁就把“及时消除隐患,保障安全畅通”当作自己的目标。

拉巴次仁的父母都是养路工。“小时候,爸妈带着我奔走在各个工区之间,哪里需要人,他们就去哪里,就像高原天路上的路石,默默奉献。”拉巴次仁说。

拉巴次仁记得,虽然父母常常风餐露宿、满面风霜,但当地的群众、往来的司机都会对他们投以尊敬的目光。“正是一名名养路工,守护着一条条‘幸福路’。无论工作多辛苦,大家的信任是对我们最好的奖励。”拉巴次仁说。

工作多年,拉巴次仁真切感受到了变化。之前颠簸坑洼的土路,后来经过硬化变得平整,现在多数地方都已经能通过柏油路直达。工作条件也在改善,“父母那一辈养路工,所有的养护工作都依靠双手。现在养护机械多了,道路条件更好,也越来越安全。”这位面容黢黑的汉子,笑得满脸都是褶皱。

 

《人民日报》(2025年02月19日 第 07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霞姐”拍英语短视频卖苹果
下一篇:优化改进设备 助力提升产能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