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人物 > 正文

守护赛事安全,我们全力以赴

吕 航    2025-02-12 08:51:36    人民日报

黑龙江省消防救援总队雪域救援专业队开展雪地摩托训练。
郭晓龙 刘 楠摄影报道
 

“运动员右膝受伤!请医疗和救援队伍迅速入场!”2月8日,亚冬会雪上项目比赛首日,一名吉尔吉斯斯坦队运动员在高山滑雪比赛中意外受伤,重重摔倒在坡度近40度的山坡上。

医疗人员给伤员检查伤势后,我和队友迅速穿戴好雪板、拖动雪地救援船带伤员滑向安全地带。因为不确定伤员是否骨折,为防止二次伤害,我们转运的时候格外小心,尤其是起步和刹停都要平稳。为了这一刻的专业操作,我已经准备了3年,训练超过300个课时。

我们38名救援队队员围绕高山滑雪、缆车救援、雪域搜救等6大课题43项内容开展了专项训练,还在亚布力滑雪场进行了实景、实装、实战演练,参与保障了亚冬会测试赛。为了长本事,我们每天至少要滑雪10公里,我已经取得了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队员们现在的滑雪水平最低的也是初级教练级别。

服务雪上赛事,我们不仅要应对极寒环境对身体的考验,还要在山间陡坡等地形快速反应,3分钟内必须到达伤员身边。以转运伤员最常用的雪地救援船为例,上面需要固定8处卡扣和2处绑带,而手指在极寒天气中暴露2分钟便会冻得僵硬。为了给救援争取宝贵时间,仅固定卡扣、绑带这些操作,我就练习了上千次。

从缆车之巅到雪道高处,雪域救援的难点还在于环境复杂。为此,救援队配备了22只雪地救援船和5辆雪地摩托,助力我们实现快速机动。

雪域救援还需要多方协同。我们与医疗、交通、气象等部门建立了信息共享机制,还在场馆及交通枢纽布设AED急救设备与微型救护站,形成了“消防+医疗”无缝衔接的救援链,竭尽全力提供专业、高效、可靠的赛事安全保障。

我们随时待命,但又希望“少出动”,希望所有参赛人员都能平安顺利。但如果有万一,我希望大家知道,有我们在,而且我们定会全力以赴。

(作者为黑龙江省消防救援总队雪域救援专业队队员,本报记者郭晓龙采访整理)

 

《人民日报》(2025年02月12日 第 13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细节印证使命与担当
下一篇:以錾作笔 镌铜入画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