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人物 > 正文

云南省香格里拉火车站“打温人”

冬夜里,他们为动车驱寒保暖

本报记者 叶传增    2025-01-14 07:53:00    人民日报

在云南香格里拉火车站的过夜列车上,丁永涛给动车车厢测温。
陈 畅摄(人民视觉)

 

22点50分,最后一辆动车组列车驶进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火车站。旅客陆续下车出站,喧嚣的车站重回寂静。寒风呼啸,室外温度只有0摄氏度,停靠在车站的三趟列车,即将在海拔3200多米的香格里拉火车站度过一个寒冷的冬夜。

两束手电光穿破黑夜,在1号站台远端闪烁。“气象预报显示,今夜有雪,最低温度零下10摄氏度,要抓紧开始打温作业。”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大理机务段电力机车司机尹灼军和搭档加快步伐,向车头驾驶舱走去。车厢内,车辆机械师丁永涛也已就位。

冬日天寒,人怕冷,动车也“怕冷”。低温天气可能会造成列车的供水系统、制动系统等设备结冰,从而影响第二天列车的正常开行。为此,在香格里拉火车站,有一群“打温人”,为在车站过夜的动车提前热车,替列车“驱寒保暖”。

“D2807次列车司机,请进行动车组供电。”尹灼军的对讲机里传来丁永涛的呼叫。

“司机明白。”开门、上车,尹灼军熟练地开启控制系统,激活列车供电系统,同时对仪表设备进行逐一核验。

“列车已供电,可以开始打温。”23点40分,收到指令,丁永涛来到车厢连接部打开控制柜。随着“嗡”的一声,暖风从风机里涌出,车厢内的温度开始回升。

等待列车升温的过程中,丁永涛对各节车厢进行巡检,依次对车厢的顶板、墙面和地板进行测温并记录。“3个位置温度均要达到18摄氏度以上才算合格,温度要保持到第二天一早列车始发。不管车外多冷,都要让旅客一进车厢就感受到温暖。”丁永涛说。

一趟列车有16节车厢,丁永涛巡检一次大约需要30分钟,夜间每隔两小时巡检一次。其间除了测温,“打温人”还需重点关注车辆的制动设备是否正常。

“凌晨1点30分,车外温度零下10摄氏度,请进行防冻试闸实验。”尹灼军收到丁永涛提示,立马在驾驶室开始操作,充风缓解、安定试验、制动试验……丁永涛则在车厢控制室里观察显示屏中的各项数据,两人合作,顺利完成试闸实验。

在另外两辆过夜列车上,其他“打温人”也在不断重复着上述工作。“打温关乎列车的运行安全和旅客的乘车体验。尤其是春运期间,我们更要打起精神,不能有一丝松懈。”丁永涛说。

凌晨3点,天空已飘起雪花,尹灼军走出驾驶室。寒风夹着雪花,顺着衣领往里灌,他打了个寒颤,沿着站台认真巡查车辆上方受电弓的积雪情况。

早上6点50分,负责执乘首趟动车的乘务组已抵达站台。顺利完成一晚打温工作的尹灼军和丁永涛走下列车,踩着积雪向站房外的宿舍走去。站前广场上,旅客们陆续抵达,等待着他们的是一辆即将驶向远方的温暖列车。

 

《人民日报》(2025年01月14日 第 06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让报警器更智慧、更灵敏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