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书记,我家的农田水渠塌口越来越大了,水一直往外流,田里的庄稼可怎么办啊?”一大早,叶继联手机里传来村民强叔焦急的声音。“强叔,先别着急,我马上过来看看。”叶继联一边安抚村民情绪,一边加快出门的脚步。
叶继联,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丙村镇芦陵村党支部书记。2018年,退役一年后,叶继联回到家乡担任村党支部委员,两年后被选举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成了芦陵村的“主心骨”。2023年,身为基层村书记的他又多了一重身份——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作为一名基层“兵书记”,深入村中集民声,统筹资源解民困,为村庄建设发展步步规划,为村民美好生活奔走忙碌是他的日常。
农田是农民的生计来源,叶继联深知水之于农田的重要性,他赶紧加快了脚步。到达农田后,叶继联对水渠进行全面检查,最终决定由村委会出资为强叔修缮农田,采取水泥加固水渠的方式解决漏水问题。
农田修缮正有条不紊地进行,叶继联的手机又响了起来。他说,村里每天大小事宜很多,有时候忙起来脚不沾地,都习惯了。脚下有泥,心中有光。出生、成长、工作在农村的他对脚下的土地充满感情,一直将打造“同心同富同美”的乡村作为自己努力的目标。
午后时分,处理完村务,叶继联大步流星行走在村里美丽的环湖绿道上。新修建的篮球场和足球场上,孩子们的欢笑声吸引了他,忙中偷闲,他脸上有了短暂的欢愉。“叶书记,咱们村也赶上时代啦!”村民叶伯竖起大拇指,“现在村子里有了球场、太阳能路灯、绿道,还有老人活动中心,大家都愿意出门了,如今村里越来越多人愿意回来居家养老啦!村子里越来越热闹啦!”
以真心换取民心,用实干赢得信任。在叶继联看来,村民的笑容和褒奖是对他工作的肯定,也是他继续奋斗的方向和动力。在叶继联的努力下,一件件实事先后落地,芦陵村逐步从“软弱涣散村”蜕变为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梅州市美丽家园示范村和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一桩桩家长里短的民生小事代表着村民所期所盼,让民声有回响、为民生谋幸福,这是我当人大代表的初心和使命。”每天,他辛勤奔波于小村百事中,他相信心中的美丽乡村一定会在一件件小事的落实中得以实现。
群众之事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叶书记,我们村子外出太不方便,要绕很远的山路才能出去。”“我的狗被偷了,这可怎么办?”……面对源源不断的诉求,叶继联将视野放得更远,不仅关注本村的需求,还为更多有需要的人发声,切实为基层百姓排忧解难。
在多次走访和调研后,叶继联将解决农村丢鸡丢狗、规避野生动物破坏农作物等民生建议带上全国两会;当得知梅州市9个乡镇近40万人口出行不便时,他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加快推进梅州大埔到丰顺的高速公路建设》;在了解到荒地面积多、机械化发展快时,他提出《推动梅州全域列入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利用荒地建设高标准农田,并积极为乡村全面振兴争取更多政策支持。
今年,带着村民和广大基层群众的希望,叶继联将更多民生建议带上了全国两会,他和大家一起憧憬着更加美好的未来。
(叶婷婷、刁晓玲对本文亦有贡献)
(《人民周刊》2025年第6期)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