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命由我不由天”“即使跌入深海,奇遇也会出现在抬头的瞬间”“兔子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很多人把这些热血台词当作个性签名激励自己,而这些台词的来源,都是国产动画。
近年来,国产动画“破圈”频率愈发高,范围也愈发广:早期《大闹天宫》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经典之作,也为国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深海》以其如梦如幻的风格、“粒子水墨”技术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更添国漫魅力;《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系列作品充满爱国情怀和正能量,点燃观众的热血与期盼。近期,《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凭借精彩的剧情与精良的制作,截至2月19日,全球票房已超124亿元,让我们看到国产动画在新时代的全新演绎和无限可能。
2025年是《那年那兔那些事儿》开播第十年。作者林超见证其作品从小众的网络动画逐渐成长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IP,也见证了国产动画行业在这十年间的巨大跃升。

中国人有理由更加自信
记者:《哪吒之魔童降世》超50亿票房,《哪吒2》超120亿票房,“哪吒”系列动画无疑是成功的。您认为“哪吒”的成功有何意义?这对您的创作有何影响?
林超:“哪吒”的成功对国产动画行业甚至整个社会来说,一定有推动作用。之前很多人觉得中国人不可能做出优秀的3A(高预算、高质量和高市场推广)电子游戏,但《黑神话:悟空》问世了;还有很多人说中国人不可能做出一部百亿票房的电影,但现在《哪吒2》远超百亿票房,成为全球票房最高的动画电影。因此,我们中国人理应更加自信,勇于不断挑战自我。
“哪吒”系列作品取得现象级的巨大成功,在收获信心的同时,我们动画从业者也感受到了更大压力。这就如同看到别人家的孩子考上了清华,难免会心生比较与紧迫感。大家会想:“‘哪吒’都做到如此高度了,我们又怎能落后?”但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压力,才促使我们不断鞭策自己,努力创作出更优质的作品,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和技术水平。这其实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双向关系。
总的来说,《哪吒2》的成功不仅仅是一部电影的成功,更能激发、体现中国文化产业自信。它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敢于梦想、勇于创新、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文化“池塘”与巧妙“烹饪”
记者:在“哪吒”和《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系列作品中,有很多中华文化的元素,您如何理解国产动画和中华文化之间的关系?
林超:中华文化像一个大池塘,其中蕴含着丰富多样的元素。比如,带刺的是“唐鱼”,穿红色汉服的是“汉鱼”,梳着两条辫子的是“元鱼”,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在池塘里面。过去,人们也在接受其他“文化池塘”的内容,觉得外来文化有其独特之处,许多人欣赏好莱坞、日漫、韩剧等外来文化产品,甚至一度认为本土文化难以与之抗衡。然而,随着《哪吒2》等作品的成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审视中华文化的价值,中国人意识到自己“池塘”的丰富内涵,开始挖掘其中的宝藏。
这就如同从池塘中捞鱼,如何将这些文化元素进行巧妙的“烹饪”,考验着创作者的功力。优秀的创作者如同好的厨师,能将文化元素转化为精彩的作品。《哪吒2》的成功就在于它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话故事与现代动画技术相结合,既保留了哪吒这一经典形象的精神内核,又通过创新的叙事方式和视觉效果,赋予了故事新的生命力。这种“烹饪”方式,既让观众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又让他们在视觉和情感上获得了全新的体验。
要将中国文化“美食”传播到更远的地方,也应先满足国内观众的需求。不同文化存在差异,就像中国的河鲜,并不适合用日本刺身或英国炸鱼的方式去处理,国外观众可能也会吃不惯。所以,应先确保国内受众认可作品,用心“烹饪”,让熟悉这些文化的人觉得“好吃”,自然会形成口碑效应,让观众主动分享、向不了解的人推荐,让更多人愿意“品尝”、了解并爱上来自东方的“美味佳肴”。

真诚创作,维护国漫黄金时代
记者:《哪吒2》的成功对整个行业都起到了推动作用,您在行业内深耕10余年,您认为现在国产动画的“好时代”到来了吗?
林超:每当国产动画有新的突破,大家总是会说“好时代来了”。但到底是青铜时代还是黄金时代,其实每个时代都有其特点。当年《十万个冷笑话》出现的时候,我觉得也是一个值得骄傲的阶段。按现在《哪吒2》的影响来说,肯定到了黄金时代。每过一段时间,都会出现一波新的高潮,但如果停滞不前,这个“好时代”也就结束了。
《哪吒2》带来的影响让我们这些非科班出身的导演看到了希望。我们这些“野路子”导演如果想做出打动观众的好作品,关键就是要对观众真诚。很多人认为中国观众挑剔,确实如此,因为他们接触过各种类型的作品。但中国观众又很包容,只要能在作品里看到创作者的真心和真情实感,比如特效穿帮之类的一些小瑕疵,他们不会太在意。观众能看出来创作者是不是在糊弄,所以我在做《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的时候,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起码不能糊弄自己,要真心实意地去解决剧本、拍摄等方面的问题。
维持一个好的时代,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不断往前走。很多动画公司都在相互支持,全心全力去维护这样好的时代。就像网友常说的,一部好的作品能够开一扇门,但如果一部作品没有用心,又会把这扇门关上。我们不能做关门的人,我们要做的是,就算门是别人开的,我们也要想方设法再开个洞出来。
(《人民周刊》2025年第4期)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