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看“非遗”版春节的时代价值

本刊记者 赵丽岳    2025-02-12 16:50:18    《人民周刊》

“我们欢迎全球游客到中国共度新春佳节,感受浓浓的年味、共迎喜乐安康的蛇年。”1月14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郭嘉昆向全球游客发出热情邀约。

乙巳蛇年将成为第一个“非遗”版春节。“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申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并成功列入,其意义不凡,让这个古老节日迎来新的时代契机,在全球文化中再次凸显中华文化独特而深远的时代价值。

文化传承上,“非遗”版春节让中华文化传承步伐更加坚实。全球化背景下,传统节日的传承面临挑战,其保护愈发受到重视。春节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无疑能让年味儿越来越浓厚,促使全社会以更高的热情和责任感参与到春节文化的传承中来。各类民俗活动得以复兴与创新,传统技艺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年轻一代也在浓厚的节日氛围中,深入了解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春节所承载的文化基因正通过一代代人的亲身实践得以延续与发扬。在这个过程中,春节不仅是一个节日,更成为中华文化精神的象征,让更多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找回了对本土文化的归属感与自豪感。

国际传播中,“非遗”版春节让中华文化传播话语更加嘹亮。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记忆与文化底蕴:从蒸馒头、打年糕、做豆腐的准备仪式,到阖家团圆的年夜饭;从走亲访友的拜年习俗,到热闹非凡的舞龙舞狮。其申遗成功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标志,这些极具特色的文化符号以非遗的光环吸引着世界各国人民的目光,为中华文化贴上了一枚极具辨识度的国际标签。近年来,每逢春节,许多国际主流媒体都会对春节庆祝活动进行报道,全方位展示春节的热闹场景。一方面,是基于对非遗文化的尊重与好奇,使得春节成为一张让世界认识中华文化的亮丽名片;另一方面,春节的全球传播更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体现,通过春节这一文化纽带,中国向世界展示了自己的历史底蕴、价值观念和社会理念,增强了全球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尊重。

春节申遗的成功,不仅能助力文化传承、国际传播,更能丰富世界文化宝库,推动文化多样性保护。春节文化的成功传播让世界各国的人民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也能够从春节的保护与传播中汲取灵感,去思考和保护属于自己民族的传统节日,成为全球文化互鉴、共同发展的象征。因此,春节申遗的成功不仅是中国文化的胜利,它也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创新提供了新的动力与方向。在这一过程中,春节所承载的文化基因将继续跨越时空,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影响,为全球文化的繁荣和多样性保护贡献智慧与力量。

“可以说,春节申遗成功不仅是中国文化的一大胜利,更为全球华人带来了文化认同与团结的力量,同时促进了世界多元文化的繁荣发展。”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教授、中国实学研究会会长王杰说。今天,中华文化正在以春节为载体,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迎来更多交流与共鸣。

 

(《人民周刊》2025年第2期)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人民周刊》2025年第2期

上一篇:从年夜饭品味团圆的味道
下一篇: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