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毛泽东的青少年时代》新书发布

湖南女子学院展演原创舞台剧《骄杨恋歌》

本刊记者 赵丽岳    2025-01-24 10:46:27    《人民周刊》

一套书,讲述一代伟人毛泽东从童年到少年求学、从投身革命实践到确立终身信仰的成长历程;一部剧,展现风云激荡的时代中毛泽东与杨开慧志同道合、情投意合的爱情故事。2024年12月18日,一代伟人毛泽东诞辰131周年之际,《毛泽东的青少年时代》新书发布会暨湖南女子学院原创舞台剧《骄杨恋歌》展演在湖南女子学院举行。

 

新书发布 讲好红色故事

初冬的长沙,层林尽染。《毛泽东的青少年时代》系列图书在毛泽东主席曾求学过的城市发布,湘水之畔的湖南女子学院迎来一场文化盛宴。

斗转星移,日月交替。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读青少年毛泽东的奋斗故事?该书主编、中国历史研究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金民卿认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今天的青少年就是要接过革命前辈的接力棒,把我们的伟大祖国建设好、发展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和奋斗。我们可以向青少年毛泽东学习什么?书中这样写道:若非他那坚强的求学决心和持续的自学内驱力,绝不可能有后续的伟大成就;他求师问道,广结良友,知识结构得到了迅速扩充,思想观念产生重大变化;寻道救国的过程中,种种主义涌入青年毛泽东的脑海,它们是那个时代人们对于改造社会的大胆设想。哪一种才是对的呢?唯有靠实践一一验证……

从湖南韶山冲的布衣少年,到名垂青史的一代伟人,毛泽东总能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紧要关口化危为机,他的智慧、意志、才华从何而来?伟人的许多思想、品格中的精华,可以追溯至他的青年时代。在《毛泽东的青少年时代》中,会找到伟人“之所以能”的源头活水。

为从伟人的成长历程中汲取奋进力量,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的青少年时代》系列图书经过为期三年的编撰和打磨,对插图进行反复修改、润色,最终呈现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内容。新书发布会暨展演由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妇联、人民日报出版社共同主办。新书发布环节,湖南省政协副主席肖百灵、人民日报出版社社长刘华新、湖南女子学院党委书记段美娟等人共同为《毛泽东的青少年时代》揭幕,人民日报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共同向湖南女子学院赠送《毛泽东的青少年时代》图书。湖南女子学院学生高鹏看完书说:“这套书非常容易理解。它讲述毛主席青少年时期的经历,将历史故事和红色文化用贴近青少年的形式表达出来,有效回应了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和遇到的思想困惑。”

原创佳作 展现不朽骄杨 

在毛泽东的青年时代,杨昌济、杨开慧父女对他的影响至深。1982年,修缮杨开慧故居时,在墙缝中发现了杨开慧写下的万言信稿。信稿写于1927年和此后与毛泽东分别的3年间,信间字字句句流淌着他们志同道合的革命感情,苦难岁月的伉俪情深,艰苦斗争中的生死相伴。她那如同烈火燃烧的思念,如同磐石坚定的革命意志,在一封封无法寄出的信件中裹藏。1930年,杨开慧不幸被捕。面对狱中的引诱和折磨,她坚贞不屈,勇敢斗争,被敌人杀害,生命定格在29岁。

50多年后,这些信件重见天日,人们得以窥见那段动荡岁月中,一位女性革命者、一位妻子、一位母亲的内心世界。作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女党员之一,杨开慧用生命书写了对党的无限忠诚,谱写了坚贞不渝的爱情,诠释了为母则刚的女性力量。这些文字穿越时空,传递着革命先烈的坚定信念和对家人的深切情感。

基于毛泽东与杨开慧崇高的革命爱情故事和万言信稿,湖南女子学院创作舞台剧《骄杨恋歌》。该剧由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国家一级作曲肖雅瑜担任总顾问,湖南女子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院长陈君凡担任作曲、编剧,学校师生近200人出演。全剧由火热的爱情、板仓的思念、血染识字岭三幕组成,融柔美、凄美、壮美为一体,吸收歌剧、舞剧、话剧等形式。高亢洪亮的歌剧对话、轻盈优雅的舞剧表演、声情并茂的自诉与旁白,巧妙地将历史与情感交织在一起,给人视觉与听觉的双重震撼与享受,更给人精神的洗礼。

 

图为舞台剧《骄杨恋歌》剧照。绘生辉摄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剧目以毛泽东主席诗词《蝶恋花·答李淑一》为结尾,大气悲怆、荡气回肠的旋律令在场观众无不动容。词中的“骄杨”别有韵味——形容女子一般都用“娇”,但毛主席却用“骄”来形容杨开慧。“女子革命而丧其元,焉得不骄?”是毛主席给出的回答,观众也为杨开慧的“牺牲我小,成功我大”深深震撼。

在编排、演出过程中,参演师生也深深受到剧中人物崇高的革命精神感染和感召,接受了一次生动的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教育。作曲、编剧陈君凡表示,杨开慧的精神、品格、情怀、意志、信仰,正是湖南女子学院立足革命女性题材潜心立德树人的最佳教材,也是高校大思政课的重要内容。演出结束后,学生刘珍美感慨地说:“《骄杨恋歌》从杨开慧的爱情初见到英勇就义,都体现了她坚韧而又深情的形象。剧情引人入胜,让我更加理解骄杨的精神内涵和情感力量。”

 

(《人民周刊》2025年第1期)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人民周刊》2025年第1期

上一篇:唱响英雄赞歌 致敬革命先辈
下一篇:循工业化路径绘就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