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开慧,一个让人敬佩、赞叹、感慨的名字:我们敬佩她的英勇无畏,面对敌人时超乎常人的坚毅和勇敢;赞叹她的深情与奉献,与毛泽东之间的爱情深厚且纯粹;感慨、惋惜她的伟大牺牲,年仅29岁,却为了心中的信仰和广大人民的幸福,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1957年,毛泽东主席追忆夫人杨开慧和革命战友柳直荀两位烈士时作《蝶恋花·答李淑一》一词:“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诗中将杨开慧比作骄杨,情真意长。杨开慧不仅是毛泽东主席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她的事迹和思想激励了无数年轻人,尤其是女性。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先烈,湖南女子学院将学校剧场命名为“骄杨剧场”。2024年12月18日,《毛泽东的青少年时代》新书发布会暨原创舞台剧《骄杨恋歌》展演在湖南女子学院骄杨剧场举行,发布会、展演圆满成功。随后,《骄杨恋歌》作曲、编剧陈君凡介绍了该剧的创作历程。
舞台剧《骄杨恋歌》讲述了毛泽东与杨开慧之间浪漫、曲折、感人的革命爱情故事,由火热的爱情、板仓的思念、血染识字岭三幕组成,对应杨开慧与毛泽东相恋于北京,带着三个孩子回到板仓老家组织乡亲继续开展地下斗争,最后坚贞不屈,在长沙识字岭慷慨就义这三个阶段的故事。舞台上,演员用台词、舞蹈、歌曲等多种形式呈现杨开慧的行为、思想及精神,多元效果让观众耳目一新。
陈君凡说,《骄杨恋歌》剧目创作中,实现了两个“第一次”——第一次将毛泽东与杨开慧崇高的革命爱情故事作为全剧内容与题材,第一次以毛泽东与杨开慧书信和诗文原稿作为文本,创编成一部完整的结构新颖的舞台剧。“在结构上,我们基于真实的事件,没有强加歌舞剧中常规呈现的冲突、矛盾事件。这让作品浑然天成,真实的故事最真挚感人。”
谈到《骄杨恋歌》的呈现形式,陈君凡表示,导演张偲偲坚持多元化的舞台艺术表现形式,大胆打破各种传统舞台艺术形式,融合多种舞台剧艺术元素的表现形式。朗诵饱含深情、直抵人心,舞蹈用肢体语言展现力量与韵味,歌曲激昂,还巧妙地运用灯光、舞美等元素,每一个场景都能将观众带回那个风云激荡的革命年代。灯光随着剧情的起伏或明或暗,在展现杨开慧与毛泽东相恋时柔和而温暖,仿佛将两人之间炽热又纯粹的爱意洒满整个舞台;到了板仓的思念情节,灯光则变得略显黯淡,带着一丝惆怅与孤寂,映衬出杨开慧独自坚守、望眼欲穿的心境;而在血染识字岭的悲壮时刻,灯光冷硬甚至黑暗,营造出一种压抑又悲愤的氛围,伴随着演员的独白,观众深切感受到革命先烈的坚定信仰和不屈斗志。
演出落下帷幕后,现场观众纷纷赞扬这场生动的舞台剧:“《骄杨恋歌》非常成功,非常感人,看完眼睛都要哭肿了。”“观看《骄杨恋歌》时,深深被音乐的力量感召,感受到杨开慧集真善美于一体,可歌可泣。”
(《人民周刊》2025年第1期)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