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期待未来再书新篇

姜国华    2025-01-16 15:10:24    《人民周刊》

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统战部部长姜国华出席北大国发院成立三十周年庆祝活动并致辞。

 

今天,我们相聚在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庆祝北大国发院成立三十周年。三十年前,国发院的前身——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成立。首先,我代表北京大学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国家发展研究院成立三十周年表示衷心的祝贺,向三十年来为国家发展研究院的成长进步付出心血的老师们、同学们、校友们、各界朋友们表示诚挚的敬意。

很多人可能看到过三十年前的一张著名照片——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成立初期,著名学者德怀特·帕金斯教授来访,与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六位创始人合影。那时,我们敬爱的林毅夫老师42岁,海闻老师42岁,易纲老师36岁,张维迎老师35岁,还有张帆老师和余明德老师。未名湖畔、博雅塔下,六位当时的中青年学者开创了一项对中国经济学和中国经济产生重要影响的事业。

从1994年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成立至今,国家发展研究院经过三十年持续的向下扎根和向上成长,已经枝繁叶茂,在教学、科研以及智库领域都产生了丰硕的成果,成为中国经济和管理学科办学的优秀典范。

在教学成就上,国发院桃李满天下,今天到场的很多都是我们杰出的校友,大家在各自的领域成就卓著;在科研成果上,国发院用世界语言讲述中国经济发展故事,对建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对让世界更好地理解中国发展的逻辑作出了杰出贡献;在智库建设上,国发院基于学术视角,积极参与政策调研,勇于发起公共讨论,善于建言献策,为国家宏观政策的出台和优化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支撑。不仅增强了国家发展战略布局的科学性,也提升了公众对很多重大经济问题的认知,赢得了全社会的广泛尊重。

北大国发院的创立和成长得益于中国经济持续的高速成长,尤其是邓小平同志1992年南方谈话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让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此同时,全球化进程也在不断加速,各国人民的交流愿望变得更加强烈。

北大国发院的创立和成长得益于北京大学充分包容和支持创新的环境。国发院多位老师近来撰写回忆文章,追忆当年的创业历程。创业不易,充满了艰辛和曲折。北京大学始终高度重视国家发展研究院的发展,历任校领导、各行政部门、兄弟院系都在不同阶段给予了国发院大力的支持。从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成立到开设本科经济学双学位、国际MBA,承办南南学院,成立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承接国家高端智库,国发院开创的一项项事业也许已经超越了三十年前六位老师的期望。

北大国发院的创立和成长得益于国发院拥有一支强大的教职员工队伍。国发院名师专家云集,尽管不同学者的学术观点不尽相同,但大家都致力于推动经管学科的发展,能够一起开展研究,共同讨论合作,在思想的碰撞中产生出许多有影响力的成果。各位行政教辅人员也齐心协力,为国发院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专业的支撑。

今天我们相聚,回顾国发院过去三十年取得的成绩,为未来三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发展开创新局面。当前,全球化进入了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新形势,学校也面临着进入世界一流顶尖高校行列的新任务。国发院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从科研、育人、咨政服务等方面不断创造新成绩,为国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国发院全体师生要继续秉持家国情怀、高度自信、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理念和求真务实的精神,不断吸引和聚集更多更优秀的人才,保持对于卓越和专业的极致追求,保持“小机构、大网络”的开放合作格局。学校也会为国发院的开拓进取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支撑。

所有过往,皆为序章。从今天起,北大国发院又踏上了新的历史征程。莫言先生以“龙腾虎跃,李秀桃香”这八个字作为贺词送给国发院,学校期待并相信国发院在未来能够持续腾跃进发、桃李满园,书写出更壮丽的新篇章。

(作者为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统战部部长,本文根据作者在北大国发院成立三十周年庆祝活动上的致辞内容整理)

 

(《人民周刊》2024年第24期)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人民周刊》2024年第24期

上一篇: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
下一篇:越音跨山海 戏韵通人心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