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占熺(福建农林大学研究员、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
维诺德·阿胡贾(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驻华代理代表)
维克多·奥塔苏(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秘鲁马铃薯专家)
菲利克斯·达帕雷·达科拉(南非茨瓦尼科技大学教授、南非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哈桑·达乌德(巴基斯坦可持续发展政策研究所“一带一路”和全球治理区域研究中心主任)
面对消除绝对贫困的世界难题,中国如期打赢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脱贫攻坚战,14亿多人迈入全面小康生活。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同世界分享中国脱贫攻坚的经验,宣布中国支持全球发展的八项行动,引发国际社会强烈共鸣。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中外人士认为,中国方案既有理念指引,又有务实路径,极大增强了发展中国家的信心和底气,将对有效应对全球性挑战产生重要和深远影响。
(一)
中国成功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8亿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提前完成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通过精准扶贫、东西部协作、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序衔接,中国构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
维诺德·阿胡贾:中国的减贫成就是对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大贡献,体现了中国政府坚定的意志、创新的政策设计和有效的实施机制。中国的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推广可持续农业等举措不仅实现了减贫目标,而且为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我曾多次在中国实地考察,与20年前相比,中国农村地区发生了显著变化。许多曾经基础设施薄弱的村庄,如今有了通畅的道路、稳定的电力和现代化的通信网络。通过建立合作社和小型企业,当地经济得到发展,农民有了更多就业机会。此外,教育和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也得到了显著改善,这不仅提高了农村人口的生活水平,也增强了他们的幸福感,表明中国的扶贫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积极成果。
维克多·奥塔苏:10多年前,我第一次访问中国青海,就对中国政府在贫困地区开展的扶贫工作印象深刻。我观察到,中国政府不仅帮助当地农民生产更多的粮食,并以一种更可持续的方式帮助农民摆脱贫困。例如,政府在农村地区建设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支持包括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在内的科研机构,向农民分发高品质、低成本的马铃薯种子。中国在减贫方面取得的成果值得其他国家学习。中国的经验表明,在广大发展中国家,只要政府有决心和毅力带领人民一起努力,摆脱贫困是可以实现的。我也注意到,近年来,中国农业创新水平显著提高。我曾带着秘鲁8名种薯生产者前往青海参加优质种薯生产和加工技术培训,收获很大。希望未来两国继续加强在农业技术创新领域的合作,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更多贡献。
林占熺:中国的减贫经验和实践丰富而生动。多年来,我一直从事菌草研究工作。菌草技术已在中国31个省份586个县(市、区)推广应用,在精准扶贫、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发挥积极作用。中国特色的减贫之路,是一条以人为本、共同富裕的发展之路,是一条持续接力、久久为功的创新之路,是全国一盘棋、先富带后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生动体现。
菲利克斯·达帕雷·达科拉:我曾多次访问中国农村地区,每次都惊叹于中国农村的发展水平。村庄里有着整洁的道路、优美的环境、大片的农田,不少村庄都发展了特色产业,村民还会通过电商直播售卖农产品。我曾到河北石家庄市周边的一个村庄参观,当地依靠优美的田园风光发展乡村旅游业,建起许多农家乐和民宿,开发田园采摘等旅游项目,还发展水果加工业,有效帮助村民摆脱贫困。
(二)
在全球南方共同面临的发展挑战中,饥饿与贫困问题排在前头。当前,全球仍有约7.33亿人面临饥饿,严重粮食不安全问题的人口数量连续多年增长,许多国家希望借鉴中国减贫经验,实现发展振兴。中国不仅致力于通过发展让全国人民过上好日子,也致力于通过共同发展让各国人民都过上好日子。
林占熺:作为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中国摆脱自身贫困,不仅为中国人民迈向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国际减贫事业和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2017年开始,菌草被列为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重点推进项目向全球推广。目前,菌草技术已传播到全球100多个国家,中国先后为其他国家培养了约1.4万名菌草技术骨干,并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斐济、卢旺达等17个国家建立了示范基地。与中国开展的菌草技术合作为当地增加就业、减少贫困开辟了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新路。
哈桑·达乌德:在带动不同贫困地区实现脱贫和经济发展方面,中国找到了许多因地制宜且行之有效的脱贫做法,这些思路和模式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开展脱贫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其中,我最关注生态扶贫。例如,在光照充足但土壤和水资源贫瘠地区安装光伏发电设备,在光伏板的遮阴处种植牧草,发展生态养殖等。巴基斯坦南部拥有广阔的戈壁沙漠地区,我们正在开展调研,希望将该模式引入巴基斯坦。
菲利克斯·达帕雷·达科拉:非洲土地资源丰富,拥有全球约60%的潜在可开垦耕地,但不少国家粮食生产能力不足,依赖进口。多年来,中国在支持非洲国家保障粮食安全、减少贫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派遣农业专家组、建立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等方式,中国帮助马达加斯加、科特迪瓦等非洲国家实现粮食增产,提高了当地农民的生活水平。去年我多次往返于南非和中国之间:11月,我见证了中非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的成立,该联盟由非洲科学院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发起,旨在通过加强非中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改善非洲小农户生计,服务非中农产品贸易和产业发展;12月初,我参加了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主办的全球热带农业创新大会,与各国学者为热区国家面临的粮食安全、气候变化、土地退化等环境和发展问题寻找解决方案。
维诺德·阿胡贾:320多名中国专家和技术人员为发展中国家提供长期的实地支持,330多个农作物品种、数百项低成本可推广的技术和200多种农业机械和工具被引入各国,来自100多个国家的数十万名学员参与能力建设培训……联合国粮农组织—中国南南合作计划取得重大进展,已实施的30个项目让10多万人直接受益,数百万人间接受益,在区域和全球范围内,该计划通过组织高层活动、开展能力建设培训、举办研讨会等方式,为各国政策制定和能力提升作出贡献。
(三)
近年来,面向全球南方、面向全球发展合作,中国提出诸多政策举措,以实际行动推动全球发展事业,解决全球发展面临的共同难题。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上,中方宣布了支持全球发展的八项行动,为加强全球治理注入信心。
维克多·奥塔苏:中国支持全球发展的八项行动对全球南方国家而言非常重要,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和帮助获得广泛赞赏。近年来,秘鲁与中国交往密切,无论是两国紧密的贸易合作、钱凯港的开港,还是我参与的秘鲁农业研究所与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在改良马铃薯种子方面的合作,这些都是八项行动的一部分,都将产生积极影响,推动两国共同发展。中国提出的八项行动为全球发展合作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菲利克斯·达帕雷·达科拉:在中国支持全球发展的八项行动中,支持非洲发展、支持减贫和粮食安全国际合作等举措令我印象深刻。作为全球南方国家的一员,中国坚持“同球共济”、互利共赢,彰显了中国愿同广大发展中国家携手发展繁荣的坚定决心。作为科技工作者,我特别关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期间,中国同巴西、南非、非盟共同发起的“开放科学国际合作倡议”。这一倡议旨在推动全球科技创新成果更多惠及全球南方,将有力促进全球南方国家之间的科技交流。
维诺德·阿胡贾:在粮食安全等领域,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一同应对全球挑战,承诺通过促进技术转让、知识共享和加大对农业可持续实践投资等行动,提高农业生产力和农业系统恢复力。这些举措将促进各国之间加强合作,一同建立一个更稳定、更可持续的全球粮食体系,从而帮助各国更好应对气候变化和经济波动带来的压力。中国分享成功发展经验,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为促进全球包容性和可持续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哈桑·达乌德:人类是一个整体,越是贫困的国家和地区,我们越有责任和义务去关注和帮助其发展。中国坚定支持经济全球化和全球南方发展,向世界提供许多重要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让更多人享受全球发展的红利,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全球减贫工作中,包括巴基斯坦在内的许多国家正努力学习和借鉴中国经验,用好中国提供的国际合作平台,帮助更多贫困地区找到合适的产业机遇,让更多人的生活得到改善。我们愿同中国一起,让消除贫困的愿景一步步成为现实。
(本报记者白紫微、谢亚宏、谢佳宁、戴楷然、程是颉采访整理)
《人民日报》(2025年01月06日 第 17 版)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