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研学旅行相关政策发布以来,中国旅游研究院一直在关注研学行业的发展。自2021年起,课题组每年都会发布关于行业发展的年度报告。2024年,课题组发布《中国研学旅游发展报告2023—2024》,从认知、催化、变化、聚焦、思考五方面对研学旅游行业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2023年以来,研学旅游市场快速复苏。“市场热,舆论更热”,家长边吐槽、边出行,媒体各种声音不断出现。这种现象的背后,反映出市场需求对优质供给的热切期待,以及行前期望与实际体验存在的差距。相较于日本130余年的修学旅行、美国近200年的营地教育、芬兰等国多年的自然教育,我国研学旅游的发展时间尚短,虽快速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但尚未形成广泛的公众认知与社会共识。要么认知不足,将其视为春秋游活动的延伸或是学校教育的补充,要么又容易产生过高期待,或者将很重的责任赋予其上。认知的局限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供给的升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两者是相互决定的。而各类群体对研学旅游认知的不统一,是行业发展面临的根本问题。
在过去的一年半时间中,整个行业发生了哪些变化?从全国招投标有关数据来看,仅以学校为采购主体看,2024年1—7月以来研学相关招投标金额已超2023年同期水平。浙江、安徽、广东、湖北、四川、福建等省份在采购次数和采购总额上位于前列。从课题组调研的企业问卷来看,多数企业感知目标客群的消费能力发生了变化,有向两端分化的倾向,认为消费能力收缩的略多,并且认为客群对价格的敏感度在提升。
研学企业营收情况如何呢?以C端亲子为主要客群的企业,2024年截至8月的营收恢复情况较2023年,呈现出更明显的两极分化。从企业类型来看,组地兼顾的企业相对单一业务的企业营收情况更佳。中间商对于直联趋势的认知也发生了变化。相较2023年的调查结果,2024年更多的中间商对于“基地与需求直联的去中间化模式”表示担心,并表示会相应调整业务模式。从目的地实践来看,不同城市对于直联模式的态度不同,所以不同地区的企业焦虑感也有差异。从舆论关注的热点看,“价格虚高”“质价不符”是讨论较多的问题。然而,研学旅游到底贵不贵要从真实成本和实际消费能力两个方面综合判断。从成本视角看,研学旅游产品由于沟通流程更复杂、产品研发更专业、更高的人员配比要求、更高的服务标准,以及更复杂的安全保障和应急处置需求,其实际执行成本确实偏高。另一方面,相较于部分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国民收入整体水平仍然存在差距,在消费价格差距不大的情况下,都会导致研学产品的实际消费体感是偏贵的,这也是当前我国研学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
那么,如何走出一条普惠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呢?
第一,研学旅游不是学校教育的补充,而是具有同等重要作用的社会教育方式。
研学旅游已经成为青少年为主、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社会教育事业,是青少年社会教育的重要路径和国民终身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青少年学习成长的过程中,无论是科学、人文、艺术知识的获得、跨文化交往能力的提升,还是价值观和社会人格的建立,家庭、社会和自然都扮演了与制式教育同等甚至更为重要的角色。青少年在旅游活动中所欣赏的风景、所体验的场景、所经历的事件,以及所接触的人,将会伴随一生成长。无论在校学习,还是周末、寒暑假和毕业离校,每个人都在用毕生的时间了解自然和融入社会。
第二,政策执行要评估,要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研学中来。
自《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以来,各地实施情况千差万别。无论是没有意识到研学旅游对于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性,还是仍然停留在担心出游安全等初级问题,都极大限制了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权利的实现和市场基本盘的稳定增长。因此,要对政策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以此促进《意见》的落实与下沉,也可参考标杆城市将研学旅游纳入学校相关部门考核体系的做法,通过制度建设激活有关部门参与和组织研学旅游的积极性。
第三,研学旅游需要市场化机制,也需要普惠式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
任何一个市场的消费分级都是再正常不过的经济现象,但是作为承载着青少年教育与国民素质提升重要使命的研学旅游,其发展不能完全以市场化为导向。要加强党对研学旅游和社会教育的全面领导,将研学旅游纳入有关协调议事机制,明确牵头、主责和协同部门,完善建设、运营与监管工作机制,构建新时代研学旅游工作新格局。
第四,充分发挥文旅领域存量资源与空间优势,实现“好而不贵”的高质量普惠供给。
以“利用现有空间、盘活闲置资产”的思路来推进营地建设,充分发挥现有景区、度假区、古镇等文旅空间优势,通过小规模改造、内容研发等方式叠加研学新业态,避免大拆大建形成新负债。依托国家公园、国家文化公园等大尺度、大区域空间探索具有标杆导向的“国家营地”建设。同时,要鼓励和调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到研学行业之中,以补充我国在科技、心理学、体育、艺术等方面研学内容供给不足的情况。事实上,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突破了仅从企业社会责任视角来看待研学,而是在探索将研学与业务、品牌、未来人力资本培育相结合,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作者为中国旅游研究院研学旅游课题组执行组长,本文为作者在第二届研学实践教育发展交流会上的发言摘编)
(《人民周刊》2024年第23期)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