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城市边角地改造,细微处见真功夫

罗 彦    2025-04-08 06:31:03    人民日报

创造更多安全、舒适、绿色、人文的新空间,需要城市管理者将精细治理覆盖每一处

 

上海市长宁区将中环桥下空间改造为体育公园,开辟篮球场、儿童活动场等,成为周边居民的健身“主场”;江苏苏州在广济南路地铁站开设食堂,将地下空间打造为便民生活枢纽;贵州贵阳将印刷厂旧厂房改造提升为自习室等,提供舒适体验……越来越多的城市边角地悄然升级,成为群众休闲娱乐的新天地。

闲置空间的华丽转变,折射着城市发展理念的转型升级。数据显示,自中央部署实施城市更新以来,全国已累计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近28万个,新增文化休闲、体育健身场所3100万平方米,建设“口袋公园”4万多个……这些新增的“健身场”“便民圈”,不少来自零散的城市边角地。实践证明,只要精准对接民生需求,城市边角地也有大用途。

越是细微处,越见真功夫,空间更新绝非简单的物理改造。很多闲置空间面临开发难度大、公益属性强、盈利周期长等困境;有的废弃厂房、老旧小区改造存在权益归属难、更新成本高等深层矛盾;一旦更新改造的功能定位与居民需求错位,还可能加剧资源浪费……种种客观限制,使空间改造充满不确定性,也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智慧。

城市在不断更新中才能健康、可持续发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持续推进城市更新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统筹城市低效用地再开发”“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创造更多安全、舒适、绿色、人文的新空间,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需要城市管理者将精细治理覆盖每一处。在改造设计阶段,多倾听民意,通过“服务覆盖率”“空间利用率”“居民需求调查”等指标进行综合研判。在后续管理上,引导社会资本、专业团队参与,创新公共服务投融资模式和盈利模式,提高场地的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实现“微改造”“微更新”的可持续发展。期待更多城市边角地惊艳亮相,让幸福感在每个街角蔓延生长。

 

《人民日报》(2025年04月08日 第 13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中国将长期成为外资企业投资兴业的沃土(和音)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