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无论哪里干,社保接续算”

葛 燊    2025-04-07 10:26:29    人民日报

【关键词】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

【事件】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表示,接下来我国将继续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让在不同单位、不同地区流动的劳动者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更加顺畅,切实做到“无论你在哪里干,社会保险接着算”。

【点评】

前段时间,多个平台宣布将为外卖骑手缴纳社保。本是件暖心好事,但不少骑手仍有忧虑——打拼几年之后就计划返乡或更换就业城市,人离开了,缴纳社保还有用吗?

转移接续不畅、缴费年限继续累计存在壁垒等问题,不仅让外卖骑手这样工作流动性强的劳动者在缴纳社保上获得感较弱,还可能阻碍劳动者的自由流动。“无论你在哪里干,社会保险接着算”,瞄准的正是这一现实痛点。

对个体而言,当前,社保跟随工作城市跨地区转接、账户“关旧开新”过程中,存在接续不畅的问题,个人福利有所损失。实现社保关系无缝衔接,有利于免除劳动者在职业发展中的后顾之忧,也能从客观上提高参保积极性。

从宏观视角看,完善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政策,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推动人力资源、人才资源的良性流动和高效配置,也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内在要求。

现实中,不少地方已经开启了相关探索。例如,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区已初步实现社保卡区域“一卡通”,部分应用场景实现“同城待遇”;广东中山携手“社保服务跨省通”合作城市,共同签署合作备忘录,打通跨省多地市社保服务互通互认渠道。类似举措,积极回应区域性民生保障的现实需求,一定程度破除了社保服务的接续障碍。

地方有益探索不少,但目前各地互认政策更多还是“小规模抱团”,具体配套措施也有待细化。减少社保服务在不同区域间、同一区域内的“势能落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让转移接续更顺畅,运用数字技术打破区域阻隔、程序障碍是有效路径。探索参保数据共享协同、异地业务一网通办、基金风险共同防范的有效机制,推动跨地区社保服务从“串联”到“并联”、从“点对点”到“一盘棋”,才能切实降低“社保跟人走”的制度性成本。

让转移接续更顺畅,还需要从根本上破解利益分配难题。客观上,各地社保缴费基数不同,社保基金收支平衡能力也有差距。对此,尤需做好顶层设计,稳步有序推进各类社会保险的跨区域调剂和更高层级统筹,找准呵护民生温暖与重塑利益格局之间的平衡点。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亿万劳动者、追梦人日复一日的奉献拼搏,汇聚成国家发展的不竭动能。善于倾听群众诉求,敢于破解有碍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性约束,切实保障好广大劳动者的利益,我们一定能交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优异答卷。

 

《人民日报》(2025年04月07日 第 05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英雄气 家国情 奋斗志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