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不“脱网”,也别“陷网”

董映雪    2025-04-07 10:10:17    人民日报

“孩子就是上上网,怎么就被‘开盒’了?”不少家长困惑。发在社交平台的一张照片、几句评论,就可能泄露隐私,甚至让网络暴力“找上门来”——“开盒”,“开”出了家长对未成年人上网的纠结和担忧。

一方面,网络已难以从未成年人的成长过程中剥离。另一方面,网络带来的风险又防不胜防。怎么办?

网络“原住民”,需要“守门人”。守护未成年人上网,各方应一同努力。平台担起责任、加强监管,为未成年人上网加把“安全锁”;家校协同教育,了解未成年人的用网需求;相关部门持续加大打击力度,为未成年人上网护航。此外,还需要推动行业规范持续完善。

未成年人不会“脱网”,但也别“陷网”。在尊重中引导、在陪伴中护航,新一代网络“原住民”才会“住”得更安心,更好地拥抱数字浪潮。

 

《人民日报》(2025年04月07日 第 11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APP频频“越界”,隐私保护把好三道关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