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绿色消费新趋势

——生活细节里的中国经济⑤

孟繁哲    2025-02-11 08:17:25    人民日报

越来越多的低碳环保产品从“备选”成为“必选”,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推崇,绿色消费已经成为举足轻重的消费新趋势

绿色消费能成为一种趋势,离不开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密切配合

 

最近,老同学喜提新车,邀我试乘。外形如“轿跑”的国产新能源汽车,“座椅推背感”真实而直观。据介绍,他买的这款车因为太抢手,“从下单到提车至少得等上几个星期”。

使用成本低,而且节能环保,消费者对国产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度不断提高,见证绿色消费蔚成风尚。买电器不仅关注品牌,还会留意节能标识;在家点外卖,不忘选择“不需要提供餐具”;一次性纸杯少了,保温杯泡茶多了;手帕时隔多年,再次成为“时尚单品”……从穿衣、餐饮到出行、住宿,越来越多的低碳环保产品从“备选”成为“必选”,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推崇,绿色消费已经成为举足轻重的消费新趋势。这种新趋势正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新趋势蕴藏着转型升级的方向。绿色消费渐成趋势浪潮,企业灵敏感知到绿色消费需求信号,在绿色生产、绿色流通和绿色服务等领域拥抱机遇,尝到了“绿色红利”的甜头。从共享经济到新能源汽车,从二手市场到绿色电力,一批成功的商业新模式,给中国经济增添了一抹亮色。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支持企业用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这些努力不断塑造我国经济的新动能新优势。

新趋势拓展着扩大内需的空间。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超万亿元,其中在以旧换新八大类家电中,一级能效产品销售额占比达90%以上。从各地情况看,20多个省份将净水器、洗碗机等绿色智能家电纳入“以旧换新”补贴范围,满足了消费者多元化、个性化的绿色消费需求。绿色消费加快形成,绿色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正成为经济回升向好的有力保障。

绿色消费能成为一种趋势,离不开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密切配合。无论是鼓励企业绿色转型产生“正外部性”,还是消除绿色消费时面临的“信息不对称”,都离不开有为政府提供引导、支持和协调,让市场充分发挥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从拓展政府绿色产品采购规模,到通过发放消费券、设置积分引导消费者购买绿色产品,再到加大对企业的绿色金融支持力度……这些衔接配套的政策举措,让企业在绿色发展的新赛道上走得更顺、更远。

趋势犹如浩浩荡荡的浪潮,只能迎,不可拒。把握大势,乘势而上,才能引领世界潮流。在南非,中国企业建设运营的德阿风电项目并网发电,有效缓解当地电力供应短缺局面;在巴基斯坦,不少住宅和商业地产中都安装了中国生产的太阳能电池板;塞内加尔的苏拉去年购买了100多辆中国新能源汽车,准备用这些车辆开展网约车或出租车服务。一位国际友人说得好,“世界的绿色发展离不开中国”。深化可再生能源领域国际合作,推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成为“不断以中国式现代化新进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的生动写照。

透过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生动实践,更能领悟党的二十大报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的重要判断,也更能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部署。把握时与势,珍惜机与变,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我们一定能不断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写好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答卷”。

(本系列评论到此结束)

 

《人民日报》(2025年02月11日 第 05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火热“中国游”展现开放发展魅力(和音)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