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前进的必由之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各国既要有认清大势的智慧,也要有趋势而行的决心和信心,携手推动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
“世界到底怎么了?”一个困扰许多人许多年的问题,答案各不相同,有的人将其归咎于经济全球化。
2017年1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题为《共担时代责任 共促全球发展》的主旨演讲。这篇被国际舆论界誉为“冬日里的暖阳”的重要演讲,廓清迷雾,指出把困扰世界的问题简单归咎于经济全球化,既不符合事实,也无助于问题解决,强调要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消解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让它更好惠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
8年来,国际社会围绕经济全球化的讨论也不断增多。在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保护主义威胁上升、全球贫富差距拉大的当下,国际社会有关经济全球化的问题主要有三个:经济全球化停滞或倒退了吗?如何看待经济全球化遭遇的逆风和回头浪?如何化解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问题和挑战?
(一)
经济全球化并未陷入停滞,更没有被逆转,而是在逆风之中继续发展。
贸易是衡量经济全球化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的《全球贸易最新动态》显示,2024年全球贸易额预计达到33万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同比增长3.3%。全球贸易展现强劲韧性,尤其是数字贸易、服务贸易等日趋活跃。
尽管单边主义、保护主义蔓延,个别国家热衷于搞“脱钩断链”“小院高墙”,但从世界整体格局看,各国企业依旧在遍布全球的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中共生共荣。根据《世界开放报告2024》,近年来全球价值链保持总体扩张趋势,数字化、绿色经济、服务业正在推动全球开放进程。
人类依旧生活在经济全球化塑造的世界之中。全球物流巨头敦豪集团和美国纽约大学以贸易、资本、信息和人员流动数据为基础,计算了反映全球化进程的综合指数。从2001年以来的变化看,该指数近年来维持25%左右的最高水平。敦豪快递负责人约翰·皮尔逊表示:“这一最新发现明确反驳了全球化正在逆转的观点。全球化深刻重塑了我们的世界,仍然蕴含进一步发展的巨大潜力。”
从政策取向看,所谓经济全球化“休克论”“停滞论”同样不成立。《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高质量实施正在给地区国家带来巨大发展红利,《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不但没有因个别国家退出而式微,反而吸引更多国家加入。非洲各国加快自贸区建设步伐,《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协定》去年在南非、加纳和肯尼亚等多个国家实施。2024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谈判实质性完成,中国与秘鲁签署自贸协定升级议定书,中国—新加坡自贸协定再升级。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就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推进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等形成重要成果共识。放眼全球,推动开放发展的政治共识与政策举措不断增多。
“全球南方”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的作用不断上升。根据《世界开放报告2024》,2008年至2023年,发达经济体开放指数下降7.7%,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开放指数上升5.0%。2023年,金砖国家开放指数同比提高0.5%,比2008年提高8.0%。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的最新《世界投资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外商直接投资流量中,发展中经济体占比65%。全球南方国家日益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
经济全球化正遭遇逆风和回头浪,这是事实,但逆风和回头浪阻挡不了经济全球化大势。
江河九曲,终将入海。历史上,两次世界大战让全球经济陷入混乱,跨国贸易路线被切断,国际合作机制崩塌。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对抗,让世界分裂为壁垒分明的两个阵营,经济交流受阻,资源流通不畅。然而,从历史的长周期看,这些都没有阻止世界重回经济全球化的轨道。究其根本,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
当前的经济全球化逆风是少数国家国内政治转向的产物,并不意味着经济全球化促进全球福祉这个根本逻辑发生了改变。世界贸易组织的数据显示,1996年至2021年,贸易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越高,中低收入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就越快。这充分表明,开放是一个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经济全球化虽然动力和阻力胶着,但动力仍然胜过阻力。当前世界经济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进程不断加快,为经济全球化再度加速蓄积了强劲动能。全球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海外仓建设方兴未艾,是数字贸易大潮的一个缩影。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2023年全球数字化交付服务出口额4.25万亿美元,同比增长9%,占全球服务出口的54.2%,规模再创历史新高。绿色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共识,世界经济“含绿量”不断提升,开放合作机遇不断涌现。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同比增长50%,绿色债券销售额增长超过10%。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和自动驾驶技术的进步,正在促进全球汽车产业的新一轮深度合作。正如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主任马克·伦纳德所指出的,由于能源和技术的加速变革,世界正经历“再全球化”而非“去全球化”。
(三)
经济全球化正处在新的十字路口,善加引导、趋利避害,才能健康发展、行稳致远。
“就实现包容性而言,保护主义既不高效,也不划算,更多更好的贸易才能让更多民众和地区融入全球经济的主流。”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伊维拉指出。《2024世界贸易报告》警示,保护主义加剧可能使缩小贫富差距的进程倒退30年。联合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近都警告,提高关税可能影响全球经济增长。各国特别是主要经济体必须坚持开放发展大方向,抵制保护主义,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
解决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问题,关键是要推动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解决好资源全球配置造成的国家间和各国内部发展失衡问题,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都能参与并享有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使发展既充分又平衡,才能推动经济全球化进入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的新阶段。这需要各国政府展现智慧和行动力。正如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曾指出:“当今领导人面临的挑战和责任是,既要对抗贸易保护主义,又要让贸易成为包容性增长的原动力。”推动经济全球化普惠包容发展的进程也许不会很顺利,也许无法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各方要始终保持“行则将至、做则必成”的信心。
中国走的就是一条在开放中谋求共同发展的道路,参与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中国的发展,也给其他国家带来了广阔发展机遇。中国的发展证明,推动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能够促进各国共同发展。这是中国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的原因。
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前进的必由之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各国既要有认清大势的智慧,也要有趋势而行的决心和信心,携手推动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
《人民日报》(2025年01月17日 第 03 版)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