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种下一颗颗“生命种子”

申少铁    2025-01-16 09:15:13    人民日报

只有更多志愿捐献者加入中华骨髓库,患者造血干细胞配型的成功率才能更高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捐献

【事件】“我希望通过自己的一点付出,能帮助患者摆脱病魔。”来自甘肃省张掖市的95后青年付晓在医院顺利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成为中华骨髓库第1900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随后,她捐献的造血干细胞被输入到一名陌生的血液病患者体内。付晓的善举如同种下一颗“生命种子”,为这名血液病患者带去了治愈的希望。

【点评】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血液病、淋巴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种疾病的有效手段,更是治愈部分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唯一手段。以白血病为例,通过移植健康的造血干细胞,新的白细胞可以在患者体内增殖,替代异常的白细胞,恢复正常的血液功能和免疫功能。如今,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体系已经非常成熟,许多三甲医院都具备实施移植的条件。

造血干细胞需要配型成功才能移植。临床中,很多患者依靠自己的亲属来移植造血干细胞,但仍然有患者需要寻找非血缘关系的捐献者,向中华骨髓库提出配型需求。由于配型成功率很低,很多患者只能等待。只有更多志愿捐献者加入中华骨髓库,患者造血干细胞配型的成功率才能更高。

传递爱心,挽救生命。自中华骨髓库启动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以来,无偿捐献人数逐年攀升。广大志愿者无私献出自己的造血干细胞,给许多素不相识的患者带去了生命的希望。目前,中华骨髓库的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库容近349万人份,是亚洲最大骨髓库。与此同时,我国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服务体系也在逐渐完善。国家级管理中心、31家省级管理中心、1家样品库、两支红十字志愿服务队……目前,中华骨髓库的工作网络遍布各地,确保每一份爱心都能及时送达,为更多患者点亮希望之光。

有人说,慈善是一种文明的生活方式,是一种道德追求,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造血干细胞捐献,是一种基于人人相互扶持、相互救助理念的社会公益活动。其广泛而持续的开展,既依靠群众的自发力量,也离不开有关部门、社会组织的有效运作、积极倡导,离不开各种规则制度的不断完善。比如,自2002年至2024年,天津医科大学携手市红十字会举办24次校园集中采血入库活动,8290名天津医科大学师生的血样载入中华骨髓库,61名志愿者成功挽救多地白血病患者的生命,这样的事例鼓励着更多人加入行善的事业。随着一系列保障支持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务实举措落地生效,我国罕见病患者用药、治疗环境正得到持续改善。

捐献造血干细胞是勇敢之举、大爱之举,值得点赞。面向未来,随着捐献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宣传科普力度持续加大,更多人加入志愿捐献队伍,越来越多的患者将会受益于此,重获健康。

 

《人民日报》(2025年01月16日 第 05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让更多居民住上好房子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