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用金融活水浇灌创新之花

赵展慧    2025-01-09 09:14:55    人民日报

金融工具能够激发生产要素活力并引导其顺畅流动,在促进科技和产业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动产业升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武汉万集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是当地政府认定的“瞪羚”企业。2024年,因为创新积分制评分排名靠前,企业运用创新积分贷产品获得1年期1000万最高额信用贷款,利率低至2.95%,有效缓解了资金压力。

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是中国人民银行2024年设立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旨在向万集光电这样处于初创期、成长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及重点领域的数字化、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项目提供信贷支持。截至2024年11月15日,借助新工具,各金融机构已与1737个企业和项目签订贷款合同近4000亿元。这项政策的积极效应不断显现。

金融工具能够激发生产要素活力并引导其顺畅流动,在促进科技和产业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动产业升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扩大内需的关键助力。

科技金融创新,既要顺应科技规律,又要符合金融规矩,这就需要各部门协同作战,形成合力。依托“创新积分制”,中国人民银行与科技部遴选创新能力和成长性较强的科技型企业,将企业信息推送给21家全国性银行,让金融机构在自主决策的前提下“有的放矢”。

更好推动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既要加强系统性谋划,从全局出发“查漏补缺”,又要把握工作着力点,从细节出发完善落实。

从系统性着眼,健全完善科技金融体系。比如,银行目前仍是提供科技资金的主力军,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尚不平衡不协调。在间接融资市场不断改革创新的同时,还要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市场,包括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债券市场、风险投资市场,让各个市场协同联动起来,引导更多金融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集聚并实现高效配置。

从细节处着手,激发金融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找准落实抓手,加强细节设计,才能增强政策的可操作性。比如可以对科技金融服务实施差异化监管、允许金融机构合理设置不良贷款容忍度,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分担体系、积极探索政府对科创企业增信和风险补偿机制等,进一步调动金融机构积极性,让服务科技创新与金融业务发展互促共进。

当前,各地金融机构已开始积极行动。有的提前介入企业和项目筛选环节、共同打造融资“清单”,有的开辟贷款审查审批“绿色通道”,有的加快开发与科创企业需求更加匹配的贷款产品、拓宽抵质押物范围……分类施策,加快打通“最后一公里”,科技创新才能更快获得金融活水滋养,释放更强劲的生机活力。

推动金融更好服务科技创新,不仅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需要,更是金融业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需要。相信在政策协同、部门协作下,科技与金融能够进一步相互赋能,实现“双向奔赴”。

 

《人民日报》(2025年01月09日 第 05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牢记嘱托 不辱使命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