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流动的劳动者工作生活有坚实保障,让人才流动的渠道更畅通
1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正式公布,明确提出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并要求各地区不得在户籍、地域、身份等方面设置影响人才流动的政策性障碍。近年来,不少城市参保户籍限制逐步放宽直至取消,同时落户门槛也在降低。此次政策发布旨在推进接续落实,具有多重积极意义。
方便群众,帮助他们更好地享受就业地公共服务。大城市就业机会多、综合生活品质高、文化氛围多元,吸引不少人前往工作生活。取消参保户籍限制可有效增强政策可及性,特别是让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等群体能在务工地、常住地参保,更方便、快捷地享受各类社保政策和教育、医疗、养老和住房等服务。
推动人才要素充分流动,增强城市发展活力。将学历、年龄等落户门槛降低,可以方便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人才的跨区域转移,更好满足一些城市产业结构转型的需要。同时,也有助于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当前,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已经发生变化,放宽放开落户限制,从需求侧降低购房门槛,有利于盘活本地消费市场,尤其是住房市场。
让政策更好落地并落细落实,还需加强配套服务保障。一方面,参保户籍限制逐步取消,人们的就业地选择会日益多元。但各地社保缴费基数和社保待遇存在差异,给社保转移接续带来困难。建议建立全国社保转移一站式数字化平台,参保人员可通过线上平台异地办理转移接续手续,减少跨地区转移障碍。另一方面,灵活就业人员由于工作特点,收入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不高,可能出现社保断缴问题。可以设计适合这一人群的缴费制度,并允许他们在一定时期内补缴或续缴社保。
此外,城市还要进一步优化公共服务。发展新兴产业,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就业机会,完善教育、医疗、住房等保障政策,让人们真正实现安居乐业。需要注意的是,政策逐步放开的同时,还应考虑区域的差异化发展,避免人口向中心城区聚集,增加城区负担。
逐步放宽落户条件,取消社保参保限制,让流动的劳动者工作生活有坚实保障,让人才流动的渠道更畅通。
《人民日报》(2025年01月08日 第 11 版)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