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大水面生态渔业实现新跨越,3月25日,广西全区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现场推进会在百色市西林县召开。会议深入分析当前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存在问题,部署下一步工作重点,加快推动全区大水面生态渔业高质量发展。
水库湖泊等大水面是大自然的馈赠,是广西的生态瑰宝,更是渔业发展的富饶矿藏。会议指出,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不仅是渔业生产活动,更是以增殖渔业、健康生态养殖和休闲活动为核心的科学体系,具有深远的意义。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是践行大食物观,夯实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重要抓手。2024年,广西大水面渔业面积98.7万亩,水产品产量22.7万吨,约占淡水养殖产量16%。据初步统计,广西开发利用水库等大水面发展生态渔业的生产经营主体有424家,其中1000亩以上的个体有68家,分布在14个设区市。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是助推乡村全面振兴,促进渔民增产增收的关键举措。调查表明,每新增1万亩水库开发面积,平均可带动4000名渔民就业,人均年增收约3000元。目前,广西大水面渔业开发仅占可控容量的10%,潜力远远没有释放。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是保障食品安全,提供高品质生态水产品的创新路径。大水面生态渔业采用不投饵、人放天养的自然增殖模式,避免了人工饲料和化学添加剂的使用,确保水产品生态无污染、品质优异,满足广大消费者对绿色生态、健康安全水产品需求。为此,广西将致力于打造“库库鱼”等水库鱼区域公用品牌,通过品牌建设提升市场竞争力,推动优质水产品走向全国。
(责编:李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