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绿色 > 正文

江苏无锡推动绿色发展

打造京杭大运河绿色经济文化带

本报记者 潘少军    2025-02-04 06:58:31    人民日报

冬日暖阳下,漫步在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洛社镇的京杭大运河堤岸,河中货船往来穿梭,两岸人工绿道绵延伸展。“经过治理,如今的大运河水清岸绿、空气清新,成了网红打卡点!”当地居民杨晓民说。今年年初,“水运无锡”建设攻坚接连取得突破,项目整体建成后,将进一步疏浚航道和改建桥梁,以确保2000吨级船舶全线畅行,充分发挥黄金水道运力。

京杭大运河斜贯无锡市区,在洛社镇境内长约14.9公里。由于航运发达,两岸曾聚集上千家经营主体,包括不少化肥、造纸、印染等企业,对当地环境造成很大影响。“那时候,河里的鱼虾甚至有柴油味,我们都不敢吃。”居民徐锡芬回忆。能否治理好大运河,成了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近年来,洛社镇按照一体化、系统化要求,积极推动大运河整治与改造工程。“我们以生态为底色、文化为灵魂、科技为引领,打造生态美好、产业兴旺和商业繁荣的大运河绿色经济文化带,形成城区与运河和谐共生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区。”洛社镇党委书记张仁洪说。

据统计,自2021年至今,洛社镇共拆除运河两岸经营主体和住户357个,腾退面积达38.62万平方米,并已基本完成对腾退区域的复绿工作。

为进一步增绿,当地正积极建设江南运河文化公园。该公园占地面积约260亩、滨水岸线长度为1.5公里,以“运河之源”为主题,活化利用大运河南岸旧厂区进行整体更新,规划出运河文化展示馆、运河创智汇、国潮美食工坊等项目板块以及大量公园绿地。未来,公园将被打造成集产业提升、文化展示、休闲文旅、生态修复于一体的城市会客厅,成为无锡运河文化的新地标。去年11月,运河文化展示馆正式开放,向公众展示首批700多件捐赠品,包括陶瓷、织布、船模等运河传统文化相关物件。

为重建生态系统,提高水体自净能力,近年来,无锡通过清淤疏浚、控源截污、加高岸堤,境内运河水质已达到Ⅲ类水标准,通航和防洪能力也大幅提高。与此同时,无锡将19条相关支流河道进行大力整治,以“活水”为目标,打通多处“断头浜”。

在高水平保护的同时,不断壮大的数字经济等产业为绿色发展注入新动力。其中,洗砚湖生态科技城集低碳设备生产、智能装备生产、航空航天技术研发和数字经济孵化为一体,成为当地产业转型升级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平台。近年来,地方通过实施“智改数转”政策,创建腾讯云(无锡)数字经济产业基地,引入蓝箭航天、玛格努斯飞机制造公司等数十家企业。

 

《人民日报》(2025年02月04日 第 07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节水账”也是“节费账”
下一篇:秘境雨林焕发蓬勃生机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