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绿色 > 正文

2000多年前就为环境保护立法

简牍中的“环保条款”(文物里的生态智慧)

杨 博    2025-01-23 11:31:42    人民日报

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秦律十八种·田律》部分。

湖北省博物馆供图

 

“书于竹帛、镂于金石、琢于盘盂,传遗后世子孙者知之”。在纸张出现之前,简牍是我们祖先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书写载体,兼具取材方便、制作简易、书写适宜、传递便捷、保存长久等特点。从殷商至魏晋,中华先民的文明创造和积累,大多由简牍记录并传承下来。

古代简牍非常珍贵,是我们国家信史的重要实物佐证。

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的云梦睡虎地秦简,刀笔留痕处,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环保条款”——《田律》显露真容。

《田律》完整的简长27.5厘米、宽0.6厘米、厚0.1厘米,每支简上抄写的字数多在30字以上。每条律文抄写用简的数量不等,一般为三四支。因为会在末尾写明该条律文所属法律的名称,今天就很容易按照律名提示来明确这条律文的归属。我们这里提及的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律文,使用简4—简7这4支简抄写,末尾也写有《田律》的律名。

“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壅)隄水泉。夏月,毋敢夜草为灰,取生荔、麛卵鷇……”这条《田律》律文的主要内容,是对禁止滥伐山林、禁止捕捉幼兽的详细规定:春天时不准砍伐山林树木,不准堵塞水流……同时,也有不准采摘刚发芽的植物,不准捕捉幼兽、卵和幼鸟的记载。

《田律》的保护对象有山林水泽,也有动物植物。对违反自然环境保护律文的行为,根据不同违法情形,《田律》也有相应的处罚规定。《田律》的相关律文,根据不同节令的区别,明确规定出采集、捕猎的具体方法,特别是对未成熟的草木、繁殖期的野兽和幼兽的保护,彰显了古人在保护利用自然资源中的思想和行动,体现出“顺时施政”的智慧。

(作者系中国历史研究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河北在产钢铁企业全部达到环保绩效A级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