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绿色 > 正文

江苏宿城

变废为宝,垃圾回收“反哺”垃圾分类

韩辉    2025-01-03 11:10:04    《人民周刊》

垃圾分类与治理工作,既是关系生态文明的“关键小事”,也是关乎群众生活的“民生大事”。长期以来,此项工作开展主要依赖于各级政府财政资金投入保障,普遍存在重建设、轻运管的现象。如何在节约财政投入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垃圾分类与治理实际成效?2024年以来,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立足区情实际,深入研究剖析,试点探索以可回收物收益反哺垃圾分类新模式破解这一难题,被江苏省住建厅列入2024年度垃圾分类建设工作宿迁市唯一增补项目。

 

图为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怡景名苑小区垃圾回收站。

 

两网融合,市场运营

垃圾分类与治理工作涉及政府、街居、物业、国企等多家单位,必须找准各自的职责定位,才能把这项工作做实做好。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宿城区明确“部门指导、街居负责、物业参与、国企运营”的工作思路,利用价格杠杆逐步推动中心城区可回收物统一运营,通过规模化经营提高市场化收益,提升资源再利用水平。

在实践中,由区属国企恒康公司牵头,与有实力、有潜力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合作,签订代运营协议,组建“定时定点+上门回收”队伍,按照“每日进驻一小区、每周收运一片区”的方式,深入居民小区开展可回收物流动回收工作,既满足市民就近售卖可回收物的需求,又有效避免可回收物资源分流损失,可回收物日均回收量从一季度的不足4吨增长至35吨。

“以前家里废品堆得占地方,还得自己找人来收,现在隔一段时间就有人到小区里回收,价格公道,称重也放心,真的是太方便了。”宿城区幸福街道东城水岸小区的居民张阿姨高兴地说道。

为进一步规范城区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精细化程度,从2024年4月开始,宿城区城管局开始试点垃圾分类“两网融合”,就是将“垃圾分类回收网”与“再生资源利用网”相融合,在原有的生活垃圾分类网点基础上增加再生资源收集点,进一步加强再生资源收集,让垃圾分类各个环节做到有效无缝衔接,提升生活垃圾资源回收利用率,使生活垃圾中的可回收物形成了科学、完整的再利用体系。通过合理布局,推动各街道利用闲置社区用房建设“两网融合”点,对于具备条件且有意向的废品回收站点,引导其改造提升后“入编”,先后建成“两网融合”点8个。

宿城区可回收物分拣中心负责人顾晓虎介绍:“我们对回收来的垃圾再进一步细分,初步分类至少10个品类,毛利率在10%到15%。目前已经建成4200平方米的可回收物分拣中心,配备金属剪切机、泡沫冷压机、纸板打包机等大型先进设备,对进场的可回收物进行精细分拣和压缩打包,直送至合作再生资源利用企业,减少中间环节和运输成本,实现资源再利用水平和经济效益的双提升。”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新城名府小区步道上的垃圾分类提示。

 

优化队伍,完善体系

为了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实现循环利用,改善生态环境,宿城区还建设545人的宣传员、督桶员、收集员“三员”队伍。明确小区网格员、小区党支部党员的垃圾分类义务宣传员职责,协助专职宣传员深入小区,进门入户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提升宣传效果;将物业企业参与垃圾分类的职责落实情况纳入日常考核和信用管理,推动物业安排保洁、保安兼做督桶员,并给予一定补贴,做好源头分类投放引导等工作;全面摸排城区原收废旧人员的具体情况,通过建立档案、组织培训、政策帮扶等措施将一批诚信度高、责任感强的人员转化为可回收物收集员,结合小区、商圈的区位划分网格开展工作,就近将回收物品送至“两网融合”点售卖,确保其收入只增不减。

“我们每月都会联合第三方公司到各社区开展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活动,通过知识宣讲、互动手工等方式向广大居民介绍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引导大家分类投放,为低碳生活、绿色家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宿城区城市管理局女子中队中队长赵方方介绍。

聚焦提升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四分类”实效目标,在原“三分类”基础上,宿城区以厨余垃圾为重点,配备新型清运车5辆,加大对物业公司和清运单位的检查考核力度,6月以来,厨余垃圾清运量每月环比增长10%以上,总收运量2046.45吨,分类治理水平稳步提升。此外,通过优惠团购、转岗安置、组织物业公司与购置新车的车主签订垃圾清运合同等措施,财政“零投入”、车主“零信访”将89辆无牌、老旧、破损的非密闭式垃圾清运车辆予以淘汰,由车主自行出资购置新型密闭压缩垃圾车50辆,有效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垃圾清运噪声、异味、抛洒等问题。 

“现在的新车密封好,开起来又快又安全,最重要的是能压缩,每次拖运垃圾量是原来的3倍,我们的运输成本下降了,签合同的小区增加了,工作效率和收入都比以前高很多。”车主黄师傅说道。

截至目前,宿城区可回收物收储总量已达5120.37余吨,所得收益将全部反哺用于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依托覆盖城区范围的“两网融合”的线下回收点、回收站、分拣中心三级回收网络及线上智慧化监管平台,构建可回收物循环利用及“反哺”体系,完成垃圾变废为宝的转换,实现了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地让可回收物进入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领域,实现了垃圾分类“自我造血”,减轻了地方财政的投入,推进了垃圾分类工作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作者为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城市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

 

(《人民周刊》2024年第23期)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人民周刊》2024年第23期

上一篇:湖面不贪大 生态好起来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