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中国艺术里的天人合一

陈传席 2025-01-06 14:38:39 《人民周刊》

中国传统艺术讲究自然,西方传统艺术追求真实。中国一位画家说:“画画如果和真实一样,又何必画呢?”中国艺术讲究自然,是“天人合一”理念的结果。

讨论这一问题,首先要明了自然和真实的关系。因为所谓“天”就是大自然,又叫造化。造是从无到有,化是从有到无。大自然中一切本来无,后来有了,“有生于无”,再后来又化为无。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是真实的。山、水、树、石、花木、动植物既是真实的,又是自然的。凡自然生成的,皆不是刻划、雕凿、精心制造出来的。凡是精心制造出来的,都不是自然的。

王充《论衡》有云:

天道自然,非人事也。

艺术作品,就是制造出来的。由此,艺术作品不属于自然,但是真实的。艺术作品中的内容又可以是不真实的,不真实内容的艺术作品却是真实的艺术作品。

西方传统艺术作品,从学习古希腊到文艺复兴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不自然的。虽然他们画出来的内容(即画中对象,或人或物或风景)是自然的,到了画面上就是假的自然,因为是制造出来的自然。但是,如前所述,凡是自然的,都绝对不是刻划、雕凿、精心制造出来的。而西方传统油画正是精心描绘出来的,它完全是模仿人体、风景、物象等,一笔一画地精心制作。一幅作品甚至制作几年、几十年,这不是“自然”,而是“复制”自然,描绘风景。不但风景本身不能改变,连光线都不能变。阴天了,夕阳西下光线变了,只好收工,待次日同样光线才能继续画(描绘)。画人像也如此。几个月甚至几年画一个人,这个人衣服是相同的,人的姿势是相同的,光线也不能变,才能对着对象描绘。画到胳膊、手、腿、衣服部分,模特儿可以易人代替,但这个人也必须和原对象差不多胖瘦高矮,衣服也必须是同一件。这就是雕凿、刻划、精心描绘。天道是自然的,这样制作绘画就不自然了。制作绘画是“人道”,也就是说人道不合于天道,天人也就不合一了。

中国艺术,尤其是中国书画,最强调“自然”,最反对雕凿、刻划和精心描绘。评价一幅作品,如果说“这幅画(或书法)雕凿气太重了”,那么这幅作品便不可取。如果说其“刻划”“太精心了”,也是不可取的,至少说“刻划”得“太精心了”,“雕凿”了,便不是好作品。好作品第一因素便是自然,古人说的“淡”,便是自然。董其昌在《容台别集》中说:

大抵传与不传,在淡与不淡。

淡即自然,自然的作品便能传下去,不自然的作品便传不下去。又说:

苏子瞻曰:“笔势峥嵘,辞采绚烂,渐老渐熟,乃造

平淡。”

这句话见于苏东坡的著作中是:

大凡为文,当使气象峥嵘,五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

由绚烂到平淡,才达到最高境界,平淡即是自然。

米芾更是以“平淡天真”为标准论画。“平淡”即是最自然的意思。“天真”是天然之真,更是自然的意思。他把董源、巨然的画评得最高,原因就是:

董源平淡天真多,唐无此品,在毕宏上,近世神品,格高无与比也。

巨然师董源……布景得天真多……老年平淡趣高。

米芾评画评书法,处处以“平淡天真”为最高明的第一标准。反之,不自然的作品为“凡俗”。他说:

今世贵侯所收大图,犹如颜柳书药铺牌,形貌似尔,无甚自然,皆凡俗。

另外,黄庭坚评画,也以符合“自然”为最佳。他在《题李汉举墨竹》中说:

如虫蚀木,偶尔成文。……几到古人不用心处。

“如虫蚀木”就是非常自然的,而且黄庭坚说得好的作品,“几到古人不用心处”也是古代评论家评论一幅好作品的重要标准。“不用心”即是“精心描绘”的反义。西方人传统绘画必是十分用心的。

徐渭说的“不教工处是真工”也是反对“精心描绘”的,他说的“信手拈来自有神”即是自然而成的意思。徐渭反复地说:“不涉安排”“天然真规矩”“天机无安排”“应机而动”“能知造化绝安排”“老夫游戏墨淋漓”等都是主张“自然”而反对“安排”(描绘、雕凿)。

到了董其昌论画更是“以淡为宗”,即以自然为宗。除上述之外,他反复讲:

诗文书画,少而工,老而淡,淡胜工……

董其昌类似的论述非常多,不一一列举了。

董其昌把“元四家”捧得最高,又把倪云林捧为“元四家”中最高,原因就是倪画更淡、更天真。他说:

元之能者虽多,然皆禀承宋法稍加萧散耳;吴仲圭大有神气,黄子久特妙风格,王叔明奄有前规,而三家皆有纵横习气,独云林古淡天真,米颠后一人而已。

“古淡天真”即自然到最高程度。

董其昌又在《画禅室随笔》中说倪云林:

及乎晚年,画益精诣……一变古法,以天真幽淡为宗,要亦所谓渐老渐熟者。

“天真幽淡”和“古淡天真”同义,也是非常自然的意思。

董其昌更明确地反对“刻画、细谨”。他说:

画之道,所谓宇宙在乎手者。眼前无非生机,故其人往往多寿。至如刻画细谨,为造物役者,乃能损寿……

西方画细微地描绘对象,“如镜取影”,丝毫不差,即是“为造化役者”,董其昌认为这种“刻画细谨”,即是“为造化役者,乃能损寿”,是不可取的,就是因为不自然。

董其昌在《画旨》中说:“北苑(董源)画……即米画之祖,最为高雅,不在斤斤细巧。”这“斤斤细巧”即“刻画细谨”,即不自然。

传统绘画处处反对“刻画细谨”,反对不自然,处处提倡自然。例子太多,不可胜举。

而且,世界上只有中国画,把“自然”列为评画的最高标准。唐代张彦远云:

夫失于自然而后神,失于神而后妙,失于妙而后精。精之为病而成谨细。自然者为上品之上,神者为上品之中,妙者为上品之下,精者为中品之上,谨而细者为中品之中,余今立此五等,以包六法,以贯众妙。

一般说来,神品令人惊叹,“神乎其技哉”,但神品仍在“自然品”之下,不能“自然”才“神”。张彦远明确树立了“自然者为上品之上”,即最高品第。

“谨而细”的画,即“刻画细谨”的画,被列为五等中最低一等,就是因为画得虽工,但不自然。

中国画中也有工细的工笔画,但中国的工笔画也讲究自然,也以“自然”为本质,不像西方画那样,过分讲究光线、环境的影响。工笔画的着色也是很自然的,不过着色的遍数多一些而已。但是工笔画最高只能达到“神品”。中国画后来的发展,主流和最受人注目的画仍是写意者,盖写意画随意而自然,“不为造物役”。中国画叫“写”,而不叫“画”。盖写者,随意而自然也;画者,有描绘之意也;西方画一直是刻意描绘,十分用心,不是写。直到塞尚、梵高出现,因为受了中国画的影响,才改“描绘”为“写”,已晚于中国画千年也。

天道是自然的,不是雕凿刻画的。作画是人道,人道要和天道一致,也应该是自然的,也不应是雕凿刻画的。中国画“以淡为宗”,即“以自然为宗”,反对雕凿刻画。所以,中国画也是天人合一的产物,它体现了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原则。

(本文为新时代美术高峰课题组、中国画“两创”课题组专稿)

(《人民周刊》2024年第23期)

(责编:汪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