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诊断简历问题,给出面试建议

人工智能,求职季里当“参谋”

本报记者 郭晓龙    2025-04-22 08:39:43    人民日报

正值求职季,许多临近毕业的高校学生都在忙碌着。如何在简历上凸显优势?怎样在面试中表现更佳?今年以来,在许多高校,学生们有了新帮手——能提供就业辅导的AI(人工智能)。

在东北林业大学的“简历门诊”活动现场,经济管理学院的学生张蕊走向一台智能终端,将简历的电子文档上传至系统。屏幕上弹出“诊断中”的提示信息,几秒钟后,一份分析报告就生成了。“AI提示我把‘参与校园活动’描述得更具体些,比如是策划还是执行,多少人参与了活动等。这让我意识到,细节和数据是很重要的。”张蕊说。

在智能终端区,20台设备充当“简历医生”,为上千名学生的求职材料“望闻问切”。它们能够快速生成多维度的简历诊断报告,提供内容匹配度、关键词优化、职业定位、成长路径等方面的参考指标和改进建议。

机电工程学院本科生杜昊介绍,AI指出了他的简历存在“信息过载”问题,建议将内容分成“核心技能”“项目亮点”“数据成果”三部分,并把一些数据加粗显示。“像是给简历做了‘手术’,观感上确实焕然一新了。”杜昊说。

也有一些学生心存顾虑:都用AI优化,简历会不会同质化?“我们鼓励学生将AI建议作为参考,而非模板。”学校就业指导与合作发展处处长李洪峰介绍,系统会结合个人履历,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目前,2025届毕业生中,已有不少人采纳AI建议调整简历,并收到心仪单位的录用通知。

校园里,除“门诊区”外,还有一个“面试区”。找到模拟“行政助理岗位”的面试间,理学院学生张飘絮入内就座。面前的虚拟会议室,模拟出了求职面试场景。AI根据简历,生成了个性化的面试问题。问答过程中,摄像头同步捕捉着张飘絮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

当AI考官抛出“如何处理团队冲突”这个问题时,张飘絮不自觉地用手指绕起发梢。系统捕捉到这个动作,并在分析报告中提示:“无意识的小动作,可能传递焦虑信号。”此外,语速波动、关键词缺失、职业规划表述平淡等问题,也被一一列出。

AI不仅是学生的帮手,也可以为就业指导团队提供决策依据。例如,系统发现某些专业的学生不擅长表述某类问题,就业指导团队便可据此开展定向辅导,实现“智能诊断”与“人工补位”的衔接。

据了解,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4月19日发布了AI助手“智慧小业”,旨在服务和支持高校学生就业。这个求职季,AI正带来真切可感的改变。

 

《人民日报》(2025年04月22日 第 07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