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全程用时22天,只需3名工人

3D打印的双层小楼封顶

本报记者 吴 君    2025-04-14 08:54:46    人民日报

正在进行3D打印的双层楼房。
杨 浙摄
 

建造楼房,可以像打印文件一样?日前,在湖北宜昌三峡大学3D打印研发基地,一栋3D打印的双层建筑封顶。

“这栋小楼高8米,占地100平方米,从3月初开始打印到封顶,一共用时22天,只需3名工人。”该项目技术负责人、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副教授李洋波介绍。

打印楼房的机器长什么样?在小楼上方,有一个白色的像龙门架一样的大家伙——“这是3D楼房打印机,双层小楼就是它打印出来的。”李洋波说。

不同于传统砖墙,3D打印的楼房墙面全部由纯混凝土砂浆构成。“只要设定好3D打印设备的参数,把材料搅拌好,通过液压泵送到打印设备的喷嘴,就能一键自动打印房子。”李洋波介绍,房子的墙体、楼板、楼面都是一体化打印完成的。

“3D打印房子的关键材料是混凝土,需要兼具流动性和凝固性。”李洋波说,团队调试了30多种材料,最终在制作时加入一定比例的纤维和纤维素,才调试成了合适的材料。

材料找到了,设备材质又出现了困难。“2022年,我们用铝合金制成的第一代3D楼房打印机比较轻,打印时设备经常晃动。”李洋波说。

制作第二代3D楼房打印机时,李洋波和团队将主体换成了钢管,重量增加了,可打印时设备总会卡顿,精准度又没了。

不断摸索、不断改进,2024年初,李洋波和团队把设备结构换成了龙门架样式,左右各有“一条腿”,“脚掌”增大,“打印机”工作起来更稳当了,“现在,打印机喷嘴两次走到同一位置的偏差已控制在0.1毫米以内,打印的形状偏差不超过2毫米。”

安全性有保证吗?现场,小楼墙体出现了不少裂纹。“在浇筑时,气温在30摄氏度左右,墙体表面水分蒸发较快,产生了裂纹。”李洋波说,裂纹只出现在非承重墙墙体,在正常可控范围内,并不会影响整体结构安全。

此外,这栋房子整体承重是由15根立柱和中间的梁板构成的框架体系,3D打印的是承重柱的外壳。“在打印过程中,待承重柱打印到楼板高度后,我们会将钢筋笼通过空心部位装进去,并和地圈梁钢筋焊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再把二层板梁钢筋绑扎安装到位,进行混凝土现浇。”李洋波说。

环保是另一个优势。李洋波介绍,3D楼房打印机可以将建设过程中产生的磷石膏、建筑固废等继续制造成原料,“这栋楼房每平方米造价在1000元左右。”

日前,小楼顺利封顶。接下来,李洋波和团队还将对房子进行技术测试。

 

《人民日报》(2025年04月14日 第 12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
下一篇:看,三星堆文物如何“开口说话”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