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中,县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简称“综治中心”)作为基层治理的“神经中枢”和“前沿阵地”,其规范化建设直接关系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提升。广灵县综治中心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决策部署,全面推进综治中心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打造“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平台,让群众“只进一扇门,诉求一站解”。
广灵县综治中心通过打造“一厅四室”与网格化管理有机结合,实现阵地建设与基层治理的全面提升,成为解决群众诉求的“终点站”和服务群众的“桥头堡”。随着规范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县综治中心将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成为群众身边最可信赖的“安全钉”和“连心桥”。
多部门协同入驻,凝聚解纷“大合力”
过去,群众遇到矛盾纠纷,常常不知道该找哪个部门,在多个部门间来回奔波,问题却得不到有效解决。如今,走进广灵县“一站式”矛盾调解中心,宽敞明亮的大厅里,各部门服务窗口一字排开,群众不再需要东奔西走,在这里就能找到对应的解决渠道。县综治中心整合了司法、公安、民政、信访等多部门力量,通过常驻、轮驻、随驻的方式,实现矛盾纠纷“一窗受理、协同办理”。 同时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安排专业心理咨询师关注着群众的心理健康,提供专业的情绪疏导服务,对心理问题干预和治疗,成为人们心灵的避风港。
完善运行机制,畅通解纷“高速路”
县综治中心通过建立“统一受理、分类流转、依法办理、闭环管理”的工作链条,确保群众诉求“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根据矛盾纠纷复杂程度分级处理,实现“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各入驻部门严格按照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路线图”依法办理,完善访调、诉调、检调、警调、政调对接机制,不仅开门调解,还走出去现场调解,对紧急性、突发性、当事人行动不便等矛盾纠纷,实行“随叫随到”上门调解服务。2025年以来,县一站式矛盾调解中心共调解矛盾纠纷11起,其中赔偿8起,家庭婚姻矛盾纠纷3起。法律咨询11人次,涉及金额515750元。
推进信息化建设,开启治理“新引擎”
通过打造智慧网格通和视联网平台,实现数据横向联通、纵向贯通。网格员通过手机APP就能随时上报信息,综治中心将由各部门处理的事项进行分流指派限期办结,上级部门也能实时下达任务指令,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工作人员通过信息化平台,实时掌握全县各个网格的动态。这里汇聚了海量的基层信息,从住房人口信息到安全隐患排查,一切尽在掌控之中,为精准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2025年以来,全县网格员共排查矛盾纠纷758件,协助处置治安事件173件,排查风险隐患6152处,开展法治宣传312次,所有事项都已妥善处置,确保社会矛盾及时化解,治安事件高效防控,安全隐患及时排除,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助推全县平安建设工作良性发展。
落实网格化管理,精细治理暖民心
广灵县全县划分260个普通网格,31个专属网格。每个网格都配备了1名网格员,他们就像基层治理的“毛细血管”,深入到每一个角落。网格员们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收集社情民意、排查安全隐患、宣传政策法规,成为群众与政府之间的桥梁。在网格化管理模式下,群众的问题能够得到快速响应与解决。比如,某村民反映村口电杆被过往车辆剐断,即将倾倒,有较大风险隐患,网格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核实情况,随后上报至综治中心协调相关部门进行处置,问题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居民们纷纷点赞。又有网格员在巡查中发现邻里存在矛盾纠纷,立即上报并协助综治中心调解员对矛盾进行调解,及时消除了矛盾风险隐患。
据介绍,下一步,广灵县综治中心将继续深化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不断完善“一站式”矛盾调解机制,以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为群众排忧解难,为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中共广灵县委综治中心供稿)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