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工农乡积极探索创新,逐步构建了“三网联动”“三治融合”“三化治理”的“3+3+3”模式,基层治理效能得到较大提升。
构建“三网联动”模式,完善基层治理体系
一是织密基层组织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引领作用,探索建立“1+3+X”乡村治理体系,根据地域范围、人口数量等因素,将全乡细化为17个网格单元,推动党组织建在格上、党员下沉到格内、表率作用发挥在格中,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二是建强社会服务网。构建集民生保障、文化教育、卫生健康等于一体的社会服务网络,动员乡贤、志愿者、产业能人等参与网格治理,为基层治理注入多元活力。
三是扎紧村情民意网。畅通村情民意收集、分析、处理和反馈渠道,实现党委、政府和基层组织与村民良性互动。2024年,累计上报巡查日志12300余条,成功化解矛盾纠纷46起。
构建“三治融合”模式,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一是坚持以自治为本。坚持“民事民议、民事民定”原则,充分吸收群众意愿修订完善“一约四会”制度机制,推动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推行“遵规守约+积分兑换”服务模式,结合“红黑榜”“积分制”,推动乡村治理由“村里事”变成“家里事”。
二是坚持以法治为纲。用足用好“四所一庭一中心”联动机制,定期分析研判乡域社会风险隐患,7个村实现“零”信访。成立法官工作室,邀请“全国优秀法官”进村普法、调解矛盾,为村民提供一站式解纷服务。
三是坚持以德治为要。扎实开展“百户千星”“美丽庭院”“诚信家庭”等评选活动,表彰先进典型61人。为发展乡村旅游,积极探索“节庆引流+常态宣传”推广模式,2024年累计举办丰收嘉年华、冰雪音乐节等系列活动12次,引流国内外游客6万余人。
构建“三化治理”模式,巩固基层治理成效
一是产业发展多元化。通过“政府拨付一点、集体投资一点、企业筹集一点”的“三个一点”模式,实施民宿产业试点村建设项目,聘请专业运营公司以“租金加分红”的方式开展合作,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121万元。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酒章文创园项目,并探索“企业+村集体+农户”合作运营模式,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40余万元,带动村民就业220余人。
二是服务群众精细化。创新“订单式”志愿服务模式,组建乡级志愿服务队伍9支、召集志愿者203人,打造“帮民解难题”“春耕小饭桌”等5个特色服务品牌,开展“助学到炕头”“送餐到地头”等活动72次,累计服务800余人次。打造伊春地区首家村级就业服务驿站,通过“家门口”就业链接,解决群众就业90余人次。
三是乡村治理数字化。充分运用“党建+网格+积分”机制,以北星村和兴隆村为试点,创新开发“乡村治理积分制数字平台”,通过“一户一码”推动乡村治理数字化、便捷化。同时,探索引进智能公章管理系统,乡村两级在线申请、在线审批,实现了“事前有审批,事中有监控,事后有追溯”的全流程监管,让基层政务服务更有“章”法。(中共铁力市农工乡委员会供稿)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