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视点 > 正文

台山华侨文学著作入藏中国现代文学馆

方宝琳 邢亮辉    2025-04-10 11:07:04    台山发布

3月31日,台山华侨文学著作入藏中国现代文学馆仪式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中国现代文学馆常务副馆长王军,台山市委书记郑劲龙,江门市人民政府驻北京联络处副主任毛国华,台山市领导刘利元等出席仪式。中国现代文学馆保管阅览部、征集编目部负责同志,台山市文联、作家协会代表参加活动。

 

 

王军在致辞中表示,台山被誉为中国第一侨乡,在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上,华侨文化如同奔涌的潭江水,滋养着五邑大地的精神家园。众多的台山华侨作家,用文字记录下他们跨越时间与空间的生存史诗。这些文字,既是家族记忆的私语,更是民族精神的呐喊,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现代文学不可或缺的华侨篇章。台山捐赠的这批华侨文学著作,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馆海外作家资料的馆藏。这些泛黄的书页里,不仅记录着早期华侨在海外的艰辛,镌刻着他们的思乡夜曲,更保存着中华儿女深深的爱国情怀。它们不仅是文学研究的珍贵素材,更是中华民族走向世界的集体记忆库。当人们翻开这些捐赠文献时,看到的不仅是台山祖辈的艰辛,更会感受到中华文化基因的强大生命力。台山是华侨文学的“母港”,从这里启航的每一艘红头船,都装载着中华文明的种子;此次的捐赠是穿越时空的“信使”,这些珍贵文献表明了,中华民族的子孙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自己的精神故乡;中国现代文学馆愿作华侨文学的“家”,不断收藏华侨文学著作,并不断把华侨文化的甘霖输向未来与世界。

郑劲龙在致辞中表示,台山是中国著名侨乡,华侨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台山文艺工作者扎根台山、融入湾区,立足基层、联通世界,深入挖掘华侨文化,先后出版《感知台山》等文学作品40多部,收集整理尤今、刘荒田、李碧华等海外华侨作家作品100多部。中国现代文学馆是国内最早、世界上最大的文学类博物馆,也是中国作家协会和文学界的宝库和窗口,台山华侨文学著作入藏中国现代文学馆,为台山文学搭建了更广阔的展示平台,期望台山能与中国现代文学馆在文学研究、文化交流、作品推广等领域开展更深入的合作,借助中国现代文学馆的专业力量与影响力,让台山华侨文学被更多人知晓,进一步弘扬侨乡文化,推动台山文学创作迈向新高度。

仪式上,郑劲龙向中国现代文学馆捐赠书籍,中国现代文学馆常务副馆长王军接受捐赠,并向台山市颁发入藏证书和纪念品。此次入藏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华侨文学著作共计101部,涵盖小说、散文、诗歌、纪实文学等多种体裁,这也是台山华侨文学作品首次入藏中国现代文学馆。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召开2025年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专题会议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