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铁力市工农乡持续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发展生态产业,探索出了一条“项目赋能、生态惠民、产旅融合”的农村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推广光伏发电,创造低碳减排新收益。工农乡坚持绿色转型发展,以光伏发电为契机,积极发展闲置屋顶光伏发电等低碳项目,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不断发展壮大不同模式、多种类型的村集体经济,协同推进降碳、扩绿、增长,加快实现“双碳”目标。
坚持发展共建,倡导低碳循环新生活。工农乡按照“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模式,农村生活垃圾实现日产日清,实现了村内硬化、绿化、亮化、美化、监控、无线Wi-Fi全覆盖。实施电讯线网落地工程,配套建设垃圾中转站、旅游公厕等设施,全面提升乡村旅游基础配套能力。建设观光步道、稻草景观小品等设施,打造集旅游观光、农耕文化、稻米文化和研学游为一体的观光区,进一步开发农业功能,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民低碳新风尚。工农乡将低碳教育融入农民文化艺术节、骊马放歌文艺汇演、农民春晚、“酒章杯”篮球比赛等特色文化活动中,构建“节庆引流+常态体验”活动体系,举办北星丰收嘉年华,设置“一村一品”展销区,涵盖10村32类地标产品
助力农户增收,探索低碳产业新路径。工农乡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有机结合,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在北星村发展乡村民宿游产业,对闲置民房改造升级,引导带动14户村民将自家住宅改造成民宿客栈,建设稻田小火车和观光步道,将北星村林场组与酒章文旅园区进行互联互通,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打造特色小菜园34户,通过订单式、扫码式自由购置,形成了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也为村民致富增收提供了新路径。(中共铁力市工农乡委员会供稿)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