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视点 > 正文

行业大咖论道“人形机器人何时走进寻常百姓家”

具身智能带动千行百业迭代升级

2025-03-31 14:25:26    北京日报

今年被称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多领域诞生了一批可以替代部分人工的人形机器人。人形机器人距离替代人工还有多远?技术上还有哪些门槛要迈过?昨天,这些话题成为2025中国具身智能大会上专家和企业的讨论重点。

大模型加持下,以人形机器人为代表的具身智能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演进,市场规模强劲增长,已是全球科技创新的制高点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也将带动更广泛的制造业升级和技术革新。

观点

人形机器人可在三大场景大显身手

打太极、弹吉他、敲键盘……中国具身智能大会的展区里,各家人形机器人都亮出自己的绝活。1.67米高的人形机器人Adam格外灵活,上身侧弯、鞠躬、摆动等动作轻松完成。

“这是因为它采用了高度类人的髋部设计。”Adam就诞生在中关村,研发企业伽南科技公司技术人员举例,有了3个髋关节,机器人不仅能完成手边的一些工作,还能弯腰、伸手去够更远的东西,完成更高难度的动作。

“未来,大模型将作为人形机器人控制系统的核心,能够通过对话理解人类意图,并根据任务完成情况给予人类反馈。”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大学教授王耀南说。

王耀南披露了一组数据: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约21.58亿元,2030年这一数字将接近380亿元,呈现出强劲增长态势。

人形机器人能在哪些方面大展身手?清华大学教授孙富春认为,消防救火等危险作业、制造业、大健康这三大场景是当下具身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需求的结合点。

建议

科研院所应与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

近来,多家企业的人形机器人已经到汽车等制造工厂上岗“实训”,这些机器人表现如何?孙富春认为,目前人形机器人身体和行为之间协同能力比较差,有待进一步升级。尤其是当下多款人形机器人虽然双腿活动能力较强,但上肢尤其手部还不够灵巧。

五指灵巧手研发成为多个团队和企业的技术攻关方向。孙富春披露了其团队最新成果:新一代灵巧手已能承受更大重量,且能完成穿针引线等高难度动作。现场参展的灵巧智能公司带来的一款灵巧手具备15个关节、19个自由度,可以完成33个人类的手部动作。

如何让人形机器人具备更多本领?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党委书记谭铁牛建议,应该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建立联合实验室、产业技术联盟,共同研发具身智能关键技术和应用产品,探索从实验室研究到原型机、整机系统开发的完整产业链,尽快实现技术向产业转化。

破题

北京具身智能协同创新矩阵激活

具身智能被认为是实现通用人工智能的重要技术路径,正处于技术爆发、商业化落地前期的关键阶段。“目前,北京已在具身智能领域储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信息科技处处长韩健分析,北京还拥有一批适合具身智能机器人率先落地的应用场景,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对于具身智能产业发展所需的场景,昨天的大会发布了首批具身智能领域标杆示范场景,围绕智能巡检、动态监测、起居辅助等场景,释放2000余个具身智能机器人替代岗位。

为加速具身智能领域技术创新和产业赋能,去年底,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系统布局5家具身智能领域的市重点实验室,将以中国科学院、清华、北航、北工大、北交大为创新基座,国家电网、京能集团等为行业应用赋能平台,构建集技术创新、场景落地、产业培育为一体的多维协作创新网络。昨天,由这5家重点实验室组成的“北京具身智能协同创新矩阵”正式激活,将加速构建具身智能产学研协同创新生态格局。(记者 曹政)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以“三化”破题 推动基层党员教育提质增效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