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视点 > 正文

高校“花式”助力大学生就业

2025-03-21 15:50:06    天津日报

教育部近日启动高校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双千”计划,以促就业为目标,推动全国范围内开设“微专业”和职业能力培训课程各1000个。记者连日来走访发现,天津多所高校开设了一批微专业,大多是与科技前沿技术紧密相连或当下较热门的专业学科,课程一般安排在周末和工作日晚上,主打“小而精”“微而新”,能让学生快速提升职业核心能力,此外,部分高校还创新推出青年夜校,助力学生“职”通未来。一系列促就业新举措频出,旨在“花式”提升学生职业技能、拓宽就业渠道,为社会培养更多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3月17日晚,在天津师范大学“人工智能+”微专业课堂上,十余名来自该校经济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等非人工智能专业的学生开启了C语言等人工智能编程语言的学习。“‘人工智能+’微专业‘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帮我补上了人工智能应用方面的短板,让我在较短时间内快速提升数字化时代所需的岗位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天津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大二学生张华琳说。

“微专业围绕人工智能等时下经济社会热门领域,把跨学科的知识‘浓缩’成短平快的学习内容,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集中掌握核心技术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并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自身专业领域内的实际问题,助学生未来就业前景更加广阔。”“人工智能+”微专业授课教师之一、天津师范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张宝菊介绍。

天津师范大学教务处副处长石丽告诉记者,该校融合多个学科资源和未来就业方向,目前首批开设16个微专业,包括以教师数字素养等为代表的师范教育特色微专业,以“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兴领域前沿微专业,以国际学术胜任力、创意写作等为代表的综合素养提升微专业,以跨境电子商务等为代表的产教深度融合微专业,促进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实现跨领域知识交叉、拓宽视野、增强综合素养,使其在就业市场展现独特优势的同时,满足社会对数智化、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3月18日晚,天津外国语大学青年夜校启动新学期课程。此次课程不少是由学生“下单”、根据其需求开设的。“非常开心抢到了这次青年夜校的美妆课程,希望能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实操演练掌握职场底妆技巧,为今后的求职加分。”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传媒学院大三学生胡什塔尔说。

“随着数字化经济、新业态的发展,工作方式更加多元化。我校开设青年夜校,目的是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为学生在课余时间提供技能提升、文化体验等多元化的课程和活动,帮助学生适应不断变化的劳动力市场、增强就业竞争力,从而有更多就业创业选择,实现个人职业发展的新突破。”天津外国语大学团委青年夜校负责教师孙宁宁说。(记者 姜凝)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围绕“1249”工作思路努力打造国内煤电铝一体化产业尖兵
下一篇:广西召开全区春耕备耕农资打假工作视频会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