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视点 > 正文

四川万源市青花镇:多措并举助力乡村“焕新颜”

2025-03-20 11:45:34   

近年来,万源市青花镇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的基石,通过坚持“一条思路”、动员“两方力量”、开展“三化行动”、立足“四个变美”,不断扮靓乡村颜值。

坚持“一条思路”,凝聚合力明方向。始终坚持环境整治“二四四”工作思路。落实“两支队伍”,37名保洁员分区负责卫生保洁工作,10名党员负责督促环境维护。10个村(社区)全部推行党建引领、环境“提”升,政府合力、环境“促”升,人大视察、环境“帮”升,纪委监督,环境“赶”升的“四升工作法”。党委牵头每月组织观摩一次,比拼一次,点评一次,晾晒一次,长效巩固“四个一工作机制”。

动员“两方力量”,挖掘潜力鼓干劲。一是党委统筹全局。班子成员下沉一线,根据各村具体情况制定实施一村一策治理方案,充分整合保洁员、护林员、护路员等公益性岗位。发动镇村干部利用“周五环境整治日”开展社区清洁行动,确保环境整治全方位、无死角。二是党员躬身入局。由各村“共产党员户”带头,带动群众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开展美丽庭院创建、治理积分榜等评比活动,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主动承担道路“三清三补”、河道垃圾清理、乱堆乱码整治等工作。今年以来,共计开展“周五环境整治日”11次,道路“三清三补”70余公里,整治乱堆乱码20余处。

开展“三化行动”,激发活力齐参与。一是开展环境净化专项行动。今年以来,党员干部、保洁员、网格员累计投工1000余人次,清理国道沿线、河道垃圾杂物30余吨,青山绿水理念深入人心。二是开展环境绿化专项行动。各村因地制宜,改造门前花园40余处,在国道沿线和重要交通路口打造景观带,因地制宜种植格桑花、麦冬等观赏花草2.7亩。三是开展环境美化行动。按照“村容村貌环境美、房前屋后整齐美、绿化庭院设计美、文明和谐家风美”标准,开展“美丽庭院”创建活动,全镇共评选出“美丽庭院”示范户26户。

立足“四个变美”,彰显魅力谋长效。一是变“一时美”为“时时美”。发挥党支部示范带头作用,以党员为先锋,每周组织保洁员、护路员和志愿者对辖区内进行定期清扫,形成齐抓共管、全员参与的人居环境整治氛围,实现了“一时美”到“时时美”。二是变“点上美”为“面上美”。以户为基本单元,通过定期公布治理积分榜等方式,提高群众参与积极性。依托“万亩茶园”“千年银杏”“百年工业”资源禀赋,坚持环境治理与产业发展相互统筹,进一步推动人居环境整治由“点上美”到“面上美”转变。三是变“一处美”为“处处美”。充分发挥正面引导反面警示作用,通过选树一批正反面典型、现场观摩讲解“美丽庭院”示范户的评判标准及差距不足,着力在群众之间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变“一处美”为“处处美”。四是变“外在美”为“内在美”。深入挖掘青龙观红军战斗遗址、钢铁厂旧址等资源,打造村史馆,留住乡愁记忆,坚定文化自信。大力开展乡风文明行动,利用“一条板凳话民情”、宣传栏、微信群等方式,破除陋习旧风,倡导文明新风,做到乡村“魅力”与“活力”并举,生态环境“颜值”与“价值”共显。(万源市青花镇人民政府 代世阳)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长治市青年企业家协会组织开展联建活动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