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平城区紧扣“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战略指引,以“全域旅游、全季体验、全龄服务”为抓手,通过深化文旅融合、创新业态布局、提升服务品质,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走出资源型城市转型特色路径,更是通过打造“数字文创产业园”“非遗研学基地”等创新项目,将文化遗产保护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为山西文旅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平城样本。
破题全域:从“景点旅游”到“全景体验”
平城区依托大同古城、代王府等核心资源,构建“城景一体、古今交融”的全域旅游格局。2024年,平城区推出“两小一府”(小石子景区、马家小村景区、代王府)特色文旅矩阵,通过沉浸式演艺、非遗市集、主题夜游等创新形式,实现“白天观景、夜间消费”的全时段体验。数据显示,全年接待游客超千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长15%。
为放大文化IP效应,平城区策划“平城故事”系列活动,将古城文化与非遗技艺、现代科技深度融合,开发“非遗研学”“国潮光影秀”等新业态。同时,借助长城一号旅游公路串联沿线乡村旅游点,打造“春赏花、夏避暑、秋采摘、冬冰雪”四季全时旅游产品,推动“淡季不淡”目标落地。
提质增效:以“绣花功夫”打磨服务品质
平城区将“游客满意度”作为检验发展成效的核心标准。2024年暑期,全区动员400余名党员志愿者组建“平城先锋”服务队,在古城设立7个便民服务站,提供热水、充电、导览等暖心服务。针对节假日住宿紧张问题,开放13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作为应急住宿点,免费接待大学生游客,赢得广泛赞誉。
在市场监管方面,平城区创新推出“价格自律+动态监测”机制,对餐饮、住宿行业实施明码标价和随机抽查,严查哄抬物价行为。同时,整合36所学校操场作为免费停车场,开放120家商户卫生间,有效缓解“停车难”“如厕难”等痛点。2024年,全区旅游投诉率同比下降23%,游客复购率提升18%。
创新驱动:数字赋能激活产业潜力
平城区以“数字+文旅”为突破口,推动传统业态转型升级。2024年,该区投资2600余万元实施小石子景区数字化改造,建成智慧导览系统、VR体验中心等设施,实现“一部手机游平城”。此外,通过打造“数字文创产业园”,引入30余家科技企业,开发AR明信片、数字藏品等文创产品,年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
为培育新兴消费场景,平城区在方特欢乐世界推出“冰雪奇妙夜”主题活动,通过光影艺术、互动游戏构建沉浸式夜游空间;在代王府复原明代宫廷市集,融合非遗展演与现代商业,日均客流量突破2万人次。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游客体验,更带动周边餐饮、住宿、零售等产业协同发展。
党建引领:凝聚高质量发展合力
平城区将基层党建与文旅发展深度融合,构建“社区党委—网格党小组—党员商户”三级联动机制。2024年,通过“红色议事厅”协调解决景区周边交通、环境整治等问题80余件,推动120家商户成立“诚信经营联盟”。同时,实施“文旅人才振兴计划”,开展从业人员技能培训2000余人次,培育省级非遗传承人12名,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展望未来:锚定“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目标
2025年,平城区计划投资6.8亿元推进阳和坡知青文化旅游区建设,打造集生态观光、文化体验、康养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目前已被确定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启动“博物馆之城”建设,整合30余处历史文化场馆资源,推出“平城记忆”主题线路。同时,借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开通文旅专列,拓展高端客源市场,力争全年旅游综合收入突破200亿元。(中共大同市平城区委平城区人民政府新闻中心供稿)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