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健康 > 正文

降价15万元,直击人工耳蜗集采落地首日

记者 谭琪欣 刘静怡    2025-03-04 14:39:00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黎丽的婆婆曾是重度耳聋患者,也是人工耳蜗集采在北京市落地以来的首位“受益者”。

“早上8点开始手术,不到9点半就结束了,医生说手术做得特别顺利,现在老太太已经苏醒。集采降价后加上医保报销,原来要20万元左右的手术费用,现在叠加医保报销后我们只要自费2万多,家庭负担大大减轻了。”3月3日,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人工耳蜗植入科病房内,患者家属黎丽(化名)边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边迫不及待拨通了丈夫的电话——这一刻,他们一家等待已久。

3月3日,人工耳蜗集采结果同时在北京、天津、浙江、江西、湖南、广东等多地三甲医院中落地执行,全国有不少重度耳聋患者,因集采降价的“红利”而获得了重新听见这个世界的机会。

据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2024年12月报道,国家组织人工耳蜗类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采购量共1.1万套,参与集采的3家外资企业和2家国产企业产品全部中选。集采后,人工耳蜗类耗材单套价格从平均20余万元降至5万元左右。叠加部分地区医保报销政策红利,患者单侧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价格可降至2万~3万元。

“今天是人工耳蜗集采结果落地的第一天,我做的第一台人工耳蜗植入术,患者是饱受中耳炎折磨20年的中年人,长期依赖助听器却无法正常交流;第二台手术是鼻咽癌放疗后并发症导致耳聋的患者。原本他们根本无力承担高昂费用,如今能通过手术重获新‘声’。”3月3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中山大学听力与言语研究所副所长张志钢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表示。

张志钢透露,目前,其人工耳蜗手术预约排期已有上百台,很多都是等着集采落地的“老”患者。“自从人工耳蜗集采结果公布,患者就诊量和咨询量激增。我们作为临床医生,真的特别为患者高兴。”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让家门口看病更“丝滑”
下一篇:老年人听力下降后更易患阿尔茨海默病,建议及时就医干预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