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健康 > 正文

中国科学家首次获奖!王拥军教授获国际卒中领域临床医学最高奖

记者 徐诗瑜 北京天坛医院 卢国强    2025-02-06 11:46:00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北京时间2月6日(当地时间2月5日),在美国洛杉矶开幕的2025年国际卒中大会上,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天坛医院院长王拥军被授予“威廉·M·费恩伯格卒中卓越贡献奖”。该奖项被业界认为是国际卒中领域临床医学的最高奖,而王拥军教授是该奖项设立34年以来获奖的首位中国科学家,也是首位获奖的亚洲科学家。

“获奖是对中国科学家在卒中领域贡献的肯定。”2月5日,王拥军教授表示,在过去的30年里,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尤其是急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治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和团队非常幸运能够见证并参与这一重要的历史变革。

 

 2月6日,2025年国际卒中大会主席、美国卒中学会主席劳伦·桑辛(Lauren Sansing)为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教授颁奖。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了解到,在过去的30年里,全球的临床科学家们一共产生了12项在卒中再灌注治疗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证据,其中5项来自王拥军教授及其团队。

在王拥军从业的40多年中,他带领团队在卒中治疗的方法、药物、时间等难题面前进行了突破性研究:他主导的CHANCE系列研究找到了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两种抗血小板药联用的“甜蜜点”,改写全球诊疗指南;进而又找到导致部分人群使用氯吡格雷效果不佳的“绕行基因”并提出替代方案。这项研究,将缺血性卒中患者复发率从11%下降到6%,被多个医学权威机构和期刊评价为国际卒中领域的重大突破,推动全球缺血性卒中治疗进入“双抗时代”。

 

2月6日,王拥军教授在2025年国际卒中大会上发言。

 

为了延长传统静脉溶栓时间窗被“锁定”的4.5小时,王拥军及其团队综合应用影像学和人工智能技术,在国际上第一次设计并证实了扩大静脉溶栓时间窗至24小时的溶栓治疗新方案。这意味着90%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有机会得到溶栓治疗,在不增加颅内出血风险的同时患者致残率能够降低8.8%。这也被权威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认为“对全球临床实践具有深远影响”。

国际卒中大会前任主席、美国罗文大学库珀医学院神经病学及神经外科教授都铎·约文(Tudor G. Jovin)提到王拥军时评价道:“他极具影响力的工作并不局限于卒中治疗的某一领域,而是涵盖了包括急性期治疗(静脉和血管内再灌注)、影像学等多个方面。”

“故事仍在继续。”王拥军在获奖发言最后说道:“我们的使命尚未完成,我们还在期待着,期待着更多试验的结果。”

责编:呼梦瑶

主编:林敬

校对:刘颖琪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异地就医越来越方便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