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徐则臣小说论》新书首发式暨读者分享会在京举行

何娟    2025-01-10 17:17:45   

1月9日上午,第37届北京图书订货会开幕当天,《徐则臣小说论》新书发布暨读者分享会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朝阳馆)举行。

范伊宁、葛大伟、崔庆蕾、郑可、李浩、郝敬波、董磊、朱寒冬、丁凌云、姚巍、田振华等与会领导、嘉宾合影留念。

 

徐则臣是目前最年轻的茅盾文学奖得主。作为国内第一部关于徐则臣小说创作的综合性资料汇编,《徐则臣小说论》不仅为丰富和深化徐则臣研究提供扎实的史料基础,也为新时代文学史料建设贡献了学术成果。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吴义勤充分肯定了该书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如果说,徐则臣的小说是对时代精神状况的忠实记录和自我确证,那么这本书就是对当下徐则臣研究的‘立存此照’和生动剪影。”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研究员葛大伟认为,随着徐则臣小说的受众群体不断壮大,读者对作品的解读和思考日渐丰富多元化,这也正是这本书存在的重要意义。

书香润泽心灵,阅读启迪智慧。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兼副总编辑张堃表示,希望这部作品能够触动读者的心灵,激发思想的火花,为新时代文学研究带来新的启迪。

读者分享会上,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鲁迅文学奖得主李浩,《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执行主编、中国作协新时代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崔庆蕾,中国作协新时代文学研究中心(江苏师范大学基地)常务副主任、徐则臣研究中心主任、该书主编郝敬波等分别发言,与读者分享徐则臣创作背后的故事。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文化经济的理论构建、业态发展与政策导向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