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国际 > 正文

“讲述更多友好合作的故事”

本报记者 杨 一 戴楷然    2025-04-10 06:40:56    人民日报

 

关丹港相关负责人在新深水港区向中马两国媒体记者介绍港口情况。
本报记者 戴楷然摄
 

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一景。
本报记者 杨 一摄
 

人民日报和马来西亚媒体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联合采访近日在马来西亚举行。双方媒体记者实地探访了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马中关丹产业园、关丹港和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等重点务实合作项目,深入了解两国在基础设施、经贸和人文等领域的合作成果,增进媒体间交流合作。

9日,人民日报与马来西亚《星洲日报》、《星报》、亚洲红点传媒记者一行前往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采访。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访问马来西亚期间,见证了该校共建协议签署。自2016年招生以来,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已培养了6届6320名毕业生,目前有来自48个国家和地区的9100余名学生在这里求学。8日,联合采访团一行走访了首个入驻马中关丹产业园的联合钢铁(大马)集团公司及关丹港新深水港区。近年来,马中关丹产业园与中马钦州产业园区联动发展,开创了中马“两国双园”国际合作新模式。

此前,采访团一行走访了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项目铺轨基地。《星洲日报》记者温国鑫撰写了相关专题报道,他表示:“此次联合采访让我了解到马中在基础设施建设、经贸往来、人文交流等领域的合作成果,我会向读者讲述更多友好合作的故事。”

“媒体在增进马中两国相互理解与信任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桥梁作用。”参与联合采访的《星报》记者潘以琳表示,她通过这次联合采访更好地了解了马中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对促进地区互联互通和经济增长发挥的作用。

 

《人民日报》(2025年04月10日 第 17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智慧口岸助力中越跨境贸易“不打烊”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