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国际 > 正文

老挝多举措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本报记者 杨 一    2025-03-20 08:57:49    人民日报

近日,老挝国家灾害管理委员会发布统计数据,2024年老挝发生至少69起自然灾害,包括风暴、火灾、雷击、洪水、山体滑坡、干旱和地震等,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及基础设施造成较大损失。老挝政府表示,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正呈增加趋势,老挝将继续采取举措减少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老挝是位于中南半岛的内陆国家,经济以农业为主,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老挝年平均气温上升,水稻等作物种植受到影响,干旱和森林火灾风险增加,一些地区出现水资源短缺。老挝自然资源与环境部官员盛帕苏克表示,气候变化导致老挝频繁出现干旱灾害,影响电力生产和农业活动,对经济增长构成挑战。

去年6月,老挝政府发布跨机构应急计划,进一步明确协调机制和职责,提出要采取及时有效的响应措施减轻自然灾害影响。根据该计划,老挝劳动与社会福利部和国家灾害管理委员会配合,对所有应对灾害的准备工作和救援行动进行协调,并采集和评估相关数据。劳动与社会福利部、自然资源与环境部协调发布预警信息,向各部委以及省、县级灾害管理委员会和行政村等汇总灾害情况,牵头制定应对和恢复方案。自然资源与环境部进行自然灾害风险测绘以及灾害背景下的土地、水等自然资源的管理。

为减少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老挝政府不断改善灌溉系统,兴建水利基础设施等,推广抗旱和抗洪作物品种,组织农业技术培训,以提高气候适应能力。

中国积极助力老挝提升气候应对能力。2024年8月,老挝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搭建完成。这是中国援建的“助力老挝气象预警现代化建设和防灾减灾能力提升”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帮助老挝形成标准化预警信息数据库,实现与全球多灾种早期预警系统亚洲枢纽对接共享。中国和老挝合作成立的中国(广西)—老挝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运用无土栽培和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提高种植效率,改善当地雨季种菜难、露地栽培蔬菜病虫害多等问题。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等国际机构也为老挝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支持。世界自然基金会等国际组织和机构在老挝南部发起种植3万棵树的项目,旨在通过稳定土壤、减少地表径流等方式防止水土流失,恢复当地生物多样性。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老挝代表处代表马丁·特雷尔表示:“我们可以共同规划出一条道路,重申我们对气候行动和优先事项的承诺,并赋予我们行动起来并实现变革的力量。”

 

《人民日报》(2025年03月20日 第 17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畅通共建‘一带一路’的物流筋络”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