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国际 > 正文

职教出海,“授人以渔”生动实践

2025-02-28 09:25:54    人民日报

在南非国家技能中心,来自中国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正在对当地学员进行机电一体化培训。
本报非洲中心分社 希拉兹·莫林摄
 

在肯尼亚裂谷职业技术学院,肯尼亚莫伊大学孔子学院中方教师正培训当地学生缝纫机平缝技术。
格雷厄姆·米拉·基图兹摄
 

中巴经济走廊萨希瓦尔电站开设职业教育系列公益课程,面向当地青年提供焊工、电工和火电仿真机等多项实用职业技能培训。图为教学现场。
本报巴基斯坦分社 瓦卡斯·阿赫迈德摄
 

在泰国春武里技术学院内,轨道交通专业学生正在进行测距等实操学习。随着中泰铁路项目的推进,该学院积极与中国对口院校开展高铁技术培训等交流合作。
本报亚太中心分社 普拉维摄
 

在哈萨克斯坦鲁班工坊,学员正借助辅助驾驶系统学习车辆驾驶。
扎娜尔摄
 

由中航科创成套公司承建的科特迪瓦职业培训学校项目(包含7所学校)可容纳5600名学生,预计于今年正式运营。图为科特迪瓦经济首都阿比让校区全景。
多博·帕科姆·查尔斯摄
 

阿联酋郑和学院(阿布扎比)的中方教师,正在向当地学员介绍“海涵1号”无人船。
本报中东中心分社 塔里克·易卜拉欣摄
 

由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与柬埔寨柬华理事总会合作共建的柬华应用科技大学,是中柬职业教育交流合作的重要成果。图为该校学生正在进行现代焊接技术的实操学习。
查伊霍克摄

 

缝纫机运转的声音在肯尼亚裂谷职业技术学院的课堂响起,电焊的火花照亮巴基斯坦萨希瓦尔电站的实操课堂,“海涵1号”无人船吸引着阿联酋郑和学院学员的目光……

这是一场“授人以渔”的生动实践。当前,中国职业教育深耕海外,通过技术传授带动产业升级,产业需求反哺教育创新,形成了多点开花、多元发展的境外办学格局,为海外培养实用型人才,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参加中国的职业教育培训,当地人找到了更好的工作机会,对未来也有了更多的信心和希望。

这是一场跨越文化的“双向奔赴”。中国教师和不同语言、不同肤色的学员因技能结缘、因合作相知,中外职业教育互学互鉴、共建共享。

职教出海,架起了民心相通的桥梁,为世界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注入新动能。未来,中国将继续与各国加强职业教育交流,分享职教经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增添更加温暖的注脚。

 

《人民日报》(2025年02月28日 第 17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看,乡村文化生活“实力圈粉”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