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国际 > 正文

伊拉克加大文物追索和保护力度

过去四年已追回两万四千余件文物

本报记者 管克江    2025-02-17 09:41:54    人民日报

伊拉克外交部与伊拉克文化、旅游和文物部日前在伊拉克博物馆举行仪式,移交一批从日本和瑞士追回的文物。这批文物共37件,其中包括一尊可追溯至公元前8世纪亚述文明时期的太阳神雕像。伊拉克副总理兼外交部长侯赛因在仪式上表示,文物是伊拉克历史和文化的一部分,是民族的骄傲,伊政府将持续同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合作,不遗余力追回流失文物。伊拉克文化、旅游和文物部长巴德拉尼表示,这批文物是被非法劫掠的,它们的回归是伊拉克在文物保护方面的重要胜利。

伊拉克地处两河流域,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明。据统计,伊拉克境内有超过1.2万个考古遗址。2003年美军入侵伊拉克后,伊拉克的考古遗址和博物馆藏曾遭到巨大破坏,伊拉克博物馆内至少1.5万件登记在册的珍贵文物流失。此后,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在该国的活动进一步加剧了文物损毁。近年来,伊拉克加大了对流失文物的追索力度。巴德拉尼表示,伊拉克在过去4年已成功追回2.4万多件文物。其中力度最大的行动是在2021年,共追回近1.8万件文物,其中绝大多数来自美国。

去年7月,伊拉克总理苏达尼召开内阁会议,要求政府出台一系列措施,加强遗址和文物的保护工作。伊拉克文化、旅游和文物部副部长卡西姆·苏达尼对本报记者表示,目前伊政府的工作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保护和修缮文化遗址,防止非法挖掘和走私;另一部分是努力追索流失文物。伊政府将逐步为1.2万个遗址现场安装安全护栏,并为每个遗址配备至少20名安保人员。目前,伊拉克南部的遗址保护工作已经启动,在北部摩苏尔等地的遗址保护工作则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开展。伊拉克的考古遗址数量巨大,工作人员当前主要在南部的济加尔省开展发掘工作。

作为伊拉克的国家博物馆,伊拉克博物馆也加强了文物修复工作。博物馆文物修复和维护实验室工作人员阿里·加尼姆介绍,实验室有20多名工作人员。虽然缺乏先进设备和技术,但他们每年能够修复上千件文物。他说:“文物修复和保护是一项精细工作,我们要确保文物处于最佳状态,把文化和历史传承下去。”加尼姆表示,中国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在文物修复领域拥有先进技术和经验。近年来,伊方向中国派遣了多批文物修复人员,参加培训交流。加尼姆本人就曾到中国接受培训,收获颇丰。“感谢中方对伊拉克文物保护的支持和帮助。”

巴格达去年被阿拉伯旅游组织命名为2025年的“阿拉伯旅游之都”。巴格达省省长阿拉维表示,成为“阿拉伯旅游之都”有助于巴格达展示其独特历史文化,推动旅游业发展,巴格达将在2025年举办一系列旅游、文化和娱乐活动。巴德拉尼表示,文物是一种永不枯竭的财富,伊拉克将大力发展文物旅游,为经济发展注入动力。

(本报迪拜2月16日电  伊纳斯·易卜拉欣参与采写)

 

《人民日报》(2025年02月17日 第 13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推动科技交流 共享创新成果
下一篇:日本米价上涨推高家庭生活成本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