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移动支付盛行的时代,免密支付凭借“一挥即付”“一键支付”的便捷性,成为众多消费者日常购物、出行缴费等场景中的首选支付方式。然而,免密支付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滋生了账户资金被盗刷的隐患。
李某在某支付平台绑定银行卡时,默认勾选“小额免密支付”功能(单笔≤1000元),但平台未以显著方式提示风险。不久后李某手机遗失且被他人盗用,通过免密支付功能在10分钟内连续消费12笔,累计损失1.2万元。李某认为银行与支付平台未尽到安全告知义务,起诉至法院要求全额赔偿。
法院经审理认为,支付平台未显著提示免密支付风险,存在过错,承担70%责任(赔偿8400元);银行未在开通时二次验证,承担20%责任(赔偿2400元);李某未妥善保管手机,自行承担10%损失(1200元)。
【法官提醒】
针对消费者而言,应当谨慎使用“免密支付”功能,定期检查支付设置,关闭闲置功能,确保资金安全;同时,要强化个人的设备保护,特别是手机设置锁屏设置,最好实行密码、支付密码双重验证。一旦发现资金盗刷后,应当立即挂失银行卡并报警,保留交易记录作为证据。作为资金支付和管理平台,更要强化监管职责,不能以‘便捷’之名行‘甩责’之实,才能获取消费者足够的信任。
(陕西省平利县人民法院供稿)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