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铁力市工农乡通过构建“乡—村—网格”三级联调机制,形成矛盾纠纷分层化解的立体化治理格局,群众满意度测评达98.5%,实现基层治理质效双提升。
在乡级层面,统筹设立法官工作室,创新建立“四所一庭一中心”联动机制。整合司法所、派出所、综治中心等专业力量组建调解专班,全年妥善调处23起涉法涉诉、信访积案等疑难纠纷,有效强化了基层调解的司法公信力。
在此基础上,以村两委为枢纽组建快速响应调解小组,构建“1+N”调解团队模式。驻村法官、专职调解员与法律明白人形成工作合力,2024年高效解决土地权属争议、宅基地纠纷等46起矛盾,实现重点领域矛盾100%就地化解。特别在春耕秋收等矛盾高发期,通过“巡回调解车”开展上门服务32次,真正将调解阵地前移到田间地头。
在网格层面,着力打造风险预警体系,依托17个综合网格建立“移动调解哨所”。网格员通过日常巡查累计发现苗头性矛盾32件,运用“伊网通”即时上报系统实现5分钟响应、2小时到场处置。组织乡贤能人参与调解21次,形成“网格吹哨、部门报到”的协同机制。
据悉,“三级联动”调解机制创新实现了司法权威与群众自治的有机融合,法官工作室通过司法确认赋予调解协议强制执行力,网格体系则激活了村规民约、公序良俗的治理效能。二者协同破解了基层调解“权威性不足”与“自治性弱化”的双重困境,使91%的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阶段,基层治理成本同比下降40%。(中共铁力市农工乡委员会供稿)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