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教育 > 正文

自掏腰包建场馆,12年免费教孩子

摔跤爷爷“办学”记

本报记者 史自强    2025-04-14 08:44:20    人民日报

白鹤江(中)在指导小学员摔跤技巧。
本报记者 史自强摄
 

日暮时分,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南沟头村的一处院落里,训练声此起彼伏。人群中,教练白鹤江正向一群孩子传授摔跤技巧。一招一式,他手把手教学。夕阳余晖洒满院子,孩子们小脸练得红扑扑的,汗水不断淌下。

“要想在赛场上赢得漂亮,平时就得勤学苦练,吃别人吃不了的苦!”白鹤江说。

虽然已69岁,但白鹤江身形矫健,声音洪亮。他出身于摔跤世家,自小习武,对中式摔跤有深厚的感情。2013年,57岁的他决定重拾自己的“老把式”,建武馆、当教练,免费教孩子们摔跤。

南沟头村这处院落就是白鹤江的摔跤馆,有6亩土操场,还有300多平方米的铁皮房。孩子们在操场上进行跑步、蛙跳、甩杠铃片、翻轮胎等训练;在铁皮房内,进行摔跤演练。

这里的训练器材与众不同,十分“接地气”。白鹤江介绍,其中一些是他用传统农具改造而成,“你看,这是‘砘子’,有20斤、25斤、35斤等不同重量,原本是农田里压土用的老物件,现在给孩子们练力量用。”

尽管训练环境简陋,但白鹤江和孩子们却拼出了一个又一个好成绩。12年来,这里先后走出3名国家健将级运动员、8名国家一级运动员、7名国家二级运动员,孩子们在各类赛事中摘得200多枚奖牌。

好成绩为摔跤馆带来名气,慕名而来的孩子越来越多,白鹤江愈发忙碌。但他依然坚持初衷,在招生时不设限制,“谁都可以来学,大门常年敞开,不收费。”

12年间,有上千名孩子在这家摔跤馆学习过,白鹤江也成了大家口中的“摔跤爷爷”。周一到周五的晚6点半至8点,周六日以及节假日都有相应训练。“所有成绩,都是这么一点点苦练出来的,没有捷径。”白鹤江说,孩子们也在风雨无阻的训练中有所成长,曾经的“娇气包”变得坚强,经常犯懒的“小胖墩”懂得了坚持与拼搏的可贵。

如今,年近古稀的白鹤江仍活跃在摔跤馆内,并无“退休”计划。一些朋友不解:这岁数了,这么辛苦图个啥?这份坚持背后,是白鹤江的中式摔跤梦。

前些年,白鹤江的子女陆续成家立业,他有了更多时间专注于中式摔跤。2013年,他拿出十几万元,把村里一处废旧厂房改造成摔跤馆,开始招生训练。多年来,白鹤江带着孩子们训练,去各地参加比赛,身体虽累,但心里高兴。为了给孩子们创造更好的环境,他在摔跤馆专门放置了一排小课桌,方便提前到的孩子做作业。夏天,怕孩子们中暑,他还会自掏腰包给孩子们买西瓜、冷饮,像对待自家孩子一样关心小学员们。

在白鹤江的指导与关爱下,孩子们进步飞速:11岁女孩刘辰滢,训练不到2年,已在全国性比赛中获得5枚奖牌;18岁的郭宇航是“大师兄”,如今是国家二级运动员,他计划报考体育院校……多年来,这里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摔跤小将。

“无论孩子们以后是否成为专业运动员,我都希望他们勇于追求梦想、敢于拼搏。”白鹤江说,“既要学会如何摔倒别人,更要学会自己摔倒了如何站起来。”

 

《人民日报》(2025年04月14日 第 16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教育部部署做好2025年高校学生征兵宣传工作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