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教育 > 正文

浙江衢州衢江区创新婴幼儿养育照护服务

免费“早教”课 开进小山村

浙江日报记者 张 苗 唐逸涵    2025-02-27 11:35:35    人民日报

 

“蓓蓓老师,今天上什么课?”稚气童声,在浙江衢州市衢江区周家乡婴幼儿照护服务驿站响起。

2月20日,又到了免费“早教”服务进周家乡的日子,孩子们在家长陪伴下,早早等着老师到来。

上午10点半,教师汪蓓用道具搭好隧道、独木桥和跨栏,孩子们迫不及待开始尝试攀爬——这就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感统训练课。

“翊翊,你和老师比一比,谁跨栏更快呀?”被点名的孩子,是汪蓓本堂课的重点关注对象。开课前,汪蓓从乡卫生院儿童保健员现场测量的生长发育情况表上发现,35月龄的翊翊在同龄儿童中个子偏矮,便盘算好在感统训练中要为他增加下肢锻炼。

和普通的“早教”不同,这里的服务注重“医育结合”,重视儿童的生长发育监测、科学饮食、运动引导等。

为什么要把“早教”课开进小山村?

“说是‘早教’,其实是为了更好地提供婴幼儿养育照护服务。”浙江省派第十三批农村工作指导员、挂职周家乡党委副书记的殷狄楠介绍,周家乡共有222名0岁到3岁的孩子,多半属于“隔代带娃”。每周至少一次的“早教”课,受益的不仅是孩子,也让负责照顾孩子的大人们收获很大。

“快看,鳄鱼!”30月龄的汪琳涵埋头制作贴画,奶奶汪建芳默契地递来画笔,祖孙俩成为第一个完成创作的家庭。

“以前娃一闹,就让她玩手机,现在发现陪她做些感兴趣的事更有效。”“早教”对孩子的改变,让57岁的汪建芳感到欣喜。现在家里添了绘本、积木,她也成为孩子最信任的玩伴。

“家门口”“不花钱”的公益属性,为周家乡的老百姓节省下了真金白银。

“离周家乡最近的‘早教’机构,开车要40分钟才能到。”带孩子来上“早教”课的曾沙沙说,市场上一节课大概要150元,“在这里上一年课,能省下不少钱,还能节省不少花在路上的时间,省钱又省心。”

“早教”课免费,谁来买单?这离不开当地出台的多项惠民政策。

衢江区于2023年出台相关政策,每年拿出1500万元用于人口生育、养育奖补。通过验收的婴幼儿照护服务驿站,每年会得到2万元的婴幼儿照护补助经费。周家乡将这2万元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与衢州市首家公办托育机构达成合作,购买1个月不少于4次的“早教”服务,汪蓓便是这家机构的老师。

作为上课场地的婴幼儿照护服务驿站,位于周家乡邻里中心的一楼,充分利用了社区的服务用房及功能。婴幼儿照护服务驿站面积250平方米,添置了爬爬垫、彩虹跑道、海洋球区,贴上了桌椅防撞条,设置了儿童活动区、阅读绘本区、亲子游戏区等功能区块。除了“早教”课时间,这里每天对外开放,是孩子们喜爱的活动场所。

“今年,我们要把这样的模式在另外两个乡镇推广。”衢江区卫生健康局党委委员俞洋告诉记者,基于各乡镇原有公共建筑,能够低成本打造婴幼儿照护服务驿站,补助经费则能覆盖全年“早教+健康干预”的“医育结合”服务,在俞洋看来,这是“浙有善育”惠及乡村群众的有益举措和实践。

(华佳敏参与采写)

 

《人民日报》(2025年02月27日 第 10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教育部部署今年“校园餐”管理重点任务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