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西藏自治区拉孜县芒普乡普村党支部书记扎西接打了72通电话。
1月15日一早,天刚蒙蒙亮,扎西就接起了乡长的电话。“今天我们会加快工作速度,把几个板房的建设点位都确定下来。”他一边汇报工作,一边穿好大衣掀起帐篷帘子,向村委会走去。
普村是个大村子,下设10个自然村,共有243户1108名村民,安置保障需求巨大。可普村的地理位置又很特殊,在“山沟沟”里,全村难以找到一块大面积的平整土地用来盖板房。
这两天,这件事急坏了扎西。走在路上,他不断地念叨,“政策不允许将板房建在耕地上,可乡亲们又想把板房分散盖在各自的房子旁边,这样安全隐患太大。”
“昨天晚上我想了个法子。”扎西说,村委会原本挑了几处空地作为板房建设点,但是前两天县城投公司来评估,认为地面坡度较大,且有受泥石流等灾害影响的风险,“想来想去,面积最大、地面平整、环境安全的只剩打麦场。今天要去现场把位置确定下来。”
到了村委会,扎西开始忙碌起来,“上午有企业捐赠的保温杯和充电宝送过来,记得通知大家来领,别把路堵住了。”
上午10点半,县里召开视频会议,扎西在等待间隙解决了早饭——一个水煮蛋、一根火腿肠。
不到半小时的会议里,扎西的电话铃声不断——
“我家拖拉机被石块砸烂了,保险能不能理赔?”
“书记,帐篷不够大,我从房子里搬出来的青稞和家具没地儿放。”
…………
面对村民们的需求,扎西一件一件耐心回复、解决。
中午,县农业农村局干部崔成桑布来了:“咱村基础设施有没有受损的情况?如果排查属实我们可以统一上报申请项目支持。”
“村头给耕地供水的水渠开裂了,我带您去看看。”坐在屋里的扎西匆忙吞咽了两口手里刚团好的糌粑,就又起身开始了下午的工作。
测量水渠数据、商讨加固方案,送走农业农村局的干部,扎西紧接着给西藏交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拉巴打去电话。“村里300套板房都由西藏交发帮忙建设,过会儿他们要来踩点。”
下午3点多,扎西和驻村工作队副队长嘎玛扎西往打麦场走去。
路上,迎面遇到了中国人民保险的工作人员,“书记,这是咱村的房屋表格,我们这两天来统计下各户受损程度,要请大家签好字。”扎西二话没说:“我全力帮忙联络统计。”
在打麦场,扎西一边向拉巴和技术人员介绍着,一边给围上来的群众做工作:“大家住得集中些,老年人能一起聊聊天”“村里正在平整土地,到了丰收的时候不会耽误粮食晾晒脱粒”“板房有门有锁,贵重的东西丢不了”“这边位置远了点,搬家遇到困难尽管喊我们帮忙”……
这一天,扎西大事小事“一肩挑”,忙得正经饭也没来得及吃上一口。
晚上9点,各项工作告一段落,扎西在回家的路上走到一半,又拐去了路边一处自然村安置点。“上午县里的电话会上要求我们全面排查,确保每个帐篷里都要有炉子。我不放心,再去看看。”扎西说。
心系乡亲们的安危冷暖,扎西时时事事放心不下,“越是这种时刻,百姓越需要我们,想让大家能早点住到更暖和的板房里去。今天把场地都敲定了,晚上我总算可以睡个好觉了。”
《人民日报》(2025年01月17日 第 04 版)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