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地方 > 正文

山西省灵丘县:“集成作战”让群众“最多跑一地”

2025-04-18 11:00:00   

近年来,灵丘县围绕大同市委政法委“155”大调解体系,结合实际探索出了一条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联动联调、齐抓共管的“1137+N”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路子,切实使各类矛盾纠纷在源头和前端得到及时妥善处置。其间,涌现出了东河南镇的“炕头调解法”、落水河乡的“我帮群众顺路办”、红石塄乡的“群众点单我接单”、晓源社区的“有事找晓源”等一批乡镇、社区矛盾纠纷调处品牌。

“1137+N”工作体系是灵丘县根据各乡镇人口规模、区位特点、矛盾数量等,在平台搭建上,建设1个县级中心,1个主城区平台,3个中心城镇副平台,7个乡镇站、N个村级(社区)所,形成了覆盖县、乡、村三级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平台。在运行机制上,按照“一引领、一核心、三机制、七制度、N特色”路径推动,即坚持党建引领,聚焦平安灵丘建设核心,推行“五调对接、五部联调、五员进网”3个机制,实施首问负责、分流指派等7项制度,形成N个乡镇、社区矛盾纠纷调处品牌。

 

 

做实“管”字

该县按照整合资源、便捷高效、运用法治、注重实效的要求,规范化建设县综治中心,统筹诉讼服务中心、检察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信访接待中心等有关功能,实行信访、法院、公安等8家单位常驻,民政、卫健等10家单位轮驻,其他单位根据需要随驻的“8+10+N”的入驻模式,并全流程完善群众诉求的登记、受理、办理等工作,多途径、多手段化解矛盾纠纷,确保群众的每一项诉求都有人办、依法办,在法治轨道上实现定纷止争。

据悉,自“1137+N”工作体系运行以来,县综治中心成功化解终结了19起重大复杂疑难矛盾,有效避免了矛盾风险外溢上行。

用心用法

灵丘县“1137+N”工作体系明确了县、乡、村各级综治中心的职责,在乡镇层面,实行矛盾纠纷“五部联调”工作机制,着力打造较大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终点站”,力争把30%左右的矛盾纠纷吸附在乡镇化解。

“因为我们的用心,企业和村民们都愿意相信我们,口碑出去了,企业也愿意来我们乡投资,去年又有多家企业在我乡落户,村民们现在也一门心思在打工挣钱、发展产业。”落水河乡综治中心主任岳继誉说。

 

 

前端发力

在“1137+N”工作体系中的“N”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全县186个行政村、14个社区、351个网格,大力开展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人民调解员“五员进网”行动,前端发力,力争至少60%的一般小微矛盾纠纷在村(社区)就地化解。

“‘1137+N’工作体系实施以来,我们网格员对于一些小矛盾当场就给解决了,实在解决不了的通过“智慧网格通APP”迅速上报。现在“五员”也全部下沉到网格,跟我们共同解决问题,我们也学到了不少方法,工作更得心应手了。这是群众给我们写的感谢信、送的锦旗,2024年我们社区受到了省委的表彰。能为群众解决一些实实际际的问题,我感到非常自豪,也实现了自身价值。”专职网格员白桂娥乐呵呵地说。

激发动能

为使“1137+N”工作体系充分发挥作用,该县在7项制度保障的基础上,又建立干部平安建设实绩考核、调解员奖惩激励、网格员考核激励3项奖惩激励制度,有效激活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新动能”。

该县坚持督办问责和正向激励机制并行,每年设定各个乡镇和部门基础分为100分,对“应受理未受理、应办理未办理、不依法办理”等情况酌情扣分,年度得分低于80分的,约谈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并通报批评;低于70分和60分的,分别实行挂牌督办和一票否决。对工作做得好的个人和单位进行奖励,对专职网格员优先纳入社区工作者选聘范围。

“‘1137+N’”工作体系实施以来,到县信访量明显下降,乡村两级调处成功率大幅上升,比以往提高了24.6%,基本实现了矛盾纠纷发现早、解决快、效果好的目标。”县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郝续时说。(灵丘县综治中心供稿)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广西百色启动全国首批电解铝碳足迹认证试点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