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地方 > 正文

广安市前锋区代市镇:“三化”融合绘就基层治理新图景

2025-04-08 09:07:00   

走进广安市前锋区代市镇综治中心,500平方米的开放式服务大厅内,心理疏导室、矛盾纠纷调解室等11个功能分区高效运转,电子大屏上实时跳动着全镇2000余个“慧眼工程”监测点的动态画面。

近年来,代市镇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实体化、实战化建设为抓手,通过资源整合、机制创新、科技赋能,探索出一条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新路径。

实体化建设,从“分散作战”到“一站统管”

代市镇瞄准基层治理“碎片化”痛点,投入35万元专项经费,打造集群众来访接待、矛盾调解、网格管理等五大功能于一体的综治中心,整合派出所、司法所、城管中队等8个部门力量,组建50人的社会综合治理联合巡防大队。通过“部门常驻+动态轮驻”机制,实现矛盾纠纷调解、法律咨询等12类服务“一窗受理”,群众办事平均等候时间缩短至15分钟以内。今年以来,该中心累计接待群众诉求436件,办结率达97.5%,真正实现“进一扇门、解所有忧”。

实战化运行,全链条闭环治理提质效

聚焦治理效能提升,该镇构建“三项制度+四个重点+五项职能”闭环体系。创新“日排查、周研判、月总结”工作法,对征地拆迁、家庭纠纷等矛盾隐患实施动态监测,今年已化解突出矛盾89起,调解成功率98.2%;推行“一格一警”全科网格模式,将全镇划分为46个基础网格,配备专职网格员23名、辅警46名,推动90%以上民生诉求在网格内解决。在龙滩村“慧眼工程”试点中,农户自建的监测系统成功预警地质灾害险情3起,避免直接经济损失50余万元。

智能化赋能,科技织密平安防护网

代市镇以数字化改革打通治理“末梢神经”,构建“天网+地网+人网”立体防控体系。整合“雪亮工程”“智安小区”等平台资源,全镇9个智安小区的232个智能感知设备,今年自动识别消防通道占用、高空抛物等隐患41次;视联网平台接入的23台网格终端,使事件处置响应时间缩短至10分钟。依托镇村两级综治中心建立的“社会治理信息池”,动态更新人、地、事、物等数据12.6万条,精准支撑重点人员管控、突发事件处置等23项应用场景。在商贸城社区,智能安防系统助力刑事警情同比下降42%,成为全市智慧社区建设标杆。

“实体化建设夯实根基,实战化机制提升效能,智能化手段延伸触角,这三者缺一不可。”代市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镇正探索建立“平安指数”动态考评体系,将网格事件处置效率、群众满意度等18项指标纳入量化考核。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镇治安警情同比下降35.7%,矛盾纠纷类信访量减少48%,群众安全感测评达97.3分,创历史新高。(广安市前锋区代市镇人民政府供稿)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南阳市宛城区溧河街道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活动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